5月18日,資本邦了解到,廣汽集團旗下埃安新能源昨日官網宣布,公司與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按照雙方合意,埃安新能源和滴滴將在智能汽車領域探討合資、合作模式,結合廣汽埃安領先的自動駕駛整車平臺及整車設計、制造能力與滴滴自動駕駛軟、硬件技術研發優勢,共同從線控底盤、自動駕駛傳感器與系統集成等基礎維度,全新定義并開發一款可投入規模化應用的無人駕駛新能源車型,并全速推進量產。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表示,“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將推動共享出行時代的全面到來。廣汽埃安與滴滴攜手強強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引領出行市場變革,具有重要的產業意義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近年來,自動駕駛正在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據麥肯錫預測,2030年中國自動駕駛汽車銷售額將達2300億美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因而,該行業也吸引了諸如華為、百度集團的科技公司紛紛入場布局。
在上月的2021上海車展上,華為聯合北汽正式發布的阿爾法S華為HI版,其自動駕駛系統以其馬路吸睛王的霸氣姿態圈粉無數。
百度方面,于近日推出了全球首個量產自動駕駛計算平臺ACU(Apollo Computing Unit),是百度Apollo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車載計算單元。根據不同需求場景的計算能力要求,ACU分為多個系列產品,代工生產方為蘇州偉創力,年產能可達20萬套。
百度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在30個城市部署3000輛無人車為300萬人提供服務。實際上,今年“五一”期間,北京首鋼園百度Apollo共享無人車就已經正式對外開發服務。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傳統汽車廠商在自動駕駛方面就落伍了,廣汽集團深耕自動駕駛至少已經8年。
早在2013年,廣汽集團就推出國內首款由車企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而由廣汽研究院研發的全無人駕駛概念車WitStar還于2015年北美國際車展亮相。
此外,廣汽埃安開發了行業領先的GEP2.0鋁合金純電專屬平臺,提升自動駕駛軟硬件整合能力。基于該平臺,廣汽埃安此前打造出全球首個L3自動駕駛量產技術ADiGO3.0自動駕駛系統,并于今年4月推出全新升級的ADiGO 4.0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AION系列車型已累計了超8000萬的海量自動駕駛行駛里程數據。
2020年,廣汽埃安率先量產交付全球首款L3自動駕駛車型AIONLX以及全球首款5G車AIONV,并將在2022年率先推出L4車型。
滴滴布局自動駕駛同樣也已經多年,該公司于2016年開始自動駕駛方面的相關研發。2019年8月,滴滴將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公司。此前,滴滴自動駕駛規模化載人示范應用已于上海落地。2021年3月,滴滴自動駕駛與廣州市花都區就汽車智能網聯產業重點項目達成合作。(江小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