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如何破解草地退化這一世界難題?11月2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東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經過多年研究和試驗,摸索出治理松嫩草地退化和鹽堿化的有效措施——在鹽堿化草地上補播優質牧草野大麥。近期,該技術措施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庫勒村退化、鹽堿化草地改良治理中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預期效果。
項目實施前后草地改良效果對比。
據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野大麥種子擴繁與退化鹽堿草地生態修復技術推廣與示范”項目負責人、東北農業大學草學一級學科帶頭人崔國文教授介紹,該示范項目采用東北農業大學培育的國家級牧草新品種“薩爾圖野大麥”來修復鹽堿化草地。該大麥品種具有耐寒、耐旱、耐鹽堿、產草量高等優良特性,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崔國文教授(右一)和項目組成員在現場察看研討鹽堿地修復效果。
崔國文介紹,位于我國東北的松嫩草地,目前有80%以上的草地面積出現不同程度退化和鹽堿化,造成草地生產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下降,對我國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構成威脅,不利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野大麥是禾本科優質牧草,耐鹽堿性極強,可在pH8.0—9.5的鹽堿土壤中良好生長和發育。退化鹽堿草地補播野大麥,見效快,恢復效果好,特別對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改良效果更佳。野大麥草質柔軟,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是優良牧草。在鹽堿地上補播野大麥,可在短期內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項目重度退化的鹽堿化草地上茂盛生長的野大麥。?
“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我們研發出了針對薩爾圖野大麥種子快速擴繁關鍵技術和鹽堿化草地補播野大麥關鍵技術,這兩項技術針對性強、操作簡易可行且見效快、效果好。既為野大麥大面積推廣利用提供了優良的種子來源保障,又能夠有效提高鹽堿化草地植被蓋度和生產力,可有效促進東北鹽堿化草地的生態修復,推動區域鄉村振興和草原生態文明建設。”崔國文說,項目實施兩年來,草地退化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草地蓋度分別提高了35%以上(中度、輕度退化草地)和15%以上(重度退化草地)。輕、中度退化草地生產力提高25%以上,重度退化草地生產力提高15%以上。截至目前,這種模式修復鹽堿化草地的推廣面積已達1000畝以上。
(課題組供圖)
關鍵詞: 優質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