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魏海勇 王俊芳
2月11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宋海軍教授團隊主導,與多個國內和國際科研機構聯合研究成果《中生代一個新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貴陽生物群,揭示現代類型海洋生態系統》在《科學》雜志發表。該研究揭示了我國又一個新的特異埋藏化石庫——貴陽生物群。
貴陽生物群生態復原圖。楊定華繪
宋海軍介紹,研究團隊在貴州省貴陽市及其周邊發現的貴陽生物群,埋藏時期距今2.508億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個特異埋藏化石庫,距離地球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僅過去約一百萬年時間。
近5億年來,地球上一共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2.5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大滅絕事件是最為嚴重的一次,造成了超過80%海洋生物物種滅絕,同時促使海洋生態系統從古生代類型向現代類型轉變。
為揭示二疊紀—三疊紀之交這一特殊且重要時期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關系,宋海軍帶領三疊紀地球生物學團隊在我國華南多省開展了近15年野外工作。2015年,宋海軍帶隊在貴陽附近進行野外踏勘工作,他指導的學生、上述研究論文第一作者代旭博士發現了一枚非常奇特的化石碎片,經鑒定為龍蝦化石碎片,這在早三疊世海相地層中十分罕見,這一發現引起團隊的重點關注。
龍蝦化石碎片。代旭 攝
此后,代旭博士等人帶隊從2015年至2022年每年都在該地區開展野外工作,陸續發現大量多門類化石,揭開了貴陽生物群的冰山一角。
目前,貴陽生物群中已發現包括硬骨魚、軟骨魚、牙形動物、海綿動物、雙殼、菊石、腹足、蝦類、原蟹、放射蟲、有孔蟲等十幾個大類,總計達40種不同的生物。宋海軍表示,貴陽生物群比全球已發現的其他中生代生物群在時代上更早,且距離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更近,無論是在生物多樣性還是生態結構上已經和之后的生物群沒有明顯差異,甚至可能更為復雜。這進一步表明,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之后的生態重建遠遠比以往的認識更快。
《科學》雜志文章評審人認為,貴陽生物群是二疊紀末期大滅絕后快速出現的、且保存精美的特異埋藏化石庫,這使我們對最大規模滅絕之后的生命恢復速度和性質有了新認識。貴陽生物群的發現從根本上修正了以前對生物從顯生宙最大生物滅絕中復蘇的看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