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如今,網絡直播發展迅速,大量用戶進入這一新領域的同時,也吸引了不少不法分子,使得該領域成為詐騙的“重災區”。近日,河南省內鄉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通過網絡直播騙取他人錢財的案件,被告人張某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8000元,為自己的犯罪行為付出了代價。
案件詳情
一年前,38歲的張某接觸了網絡直播,發現通過粉絲打賞掙錢比自己平日里打零工維持生計要輕松許多。于是在網絡平臺上注冊了賬號,并虛構單身母親的人設,逐漸吸引了一批粉絲的關注。在直播中,張某經常以自己收入微薄,離異后獨自撫養小孩生活不易為說辭,博得了許多粉絲的同情。其中,粉絲劉某經常為其打賞。為賺到更多錢,張某打著談戀愛的幌子,添加了劉某的微信好友進行聊天,感情培養成熟后,張某便以治病、交不起房租、沒錢買生活用品等各種理由誘騙讓劉某進直播間打賞、發微信紅包等。不到一年時間,劉某在平臺給張某打賞和微信紅包共計45576元。后劉某發現張某同時在用其他直播賬號進行直播,同樣是單身母親想找人生活的套路,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急忙向公安機關報案。
法院審理
法院審理后認為,張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和事實成立,法院予以支持。鑒于被告人張某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主動退賠受害人全部損失,且當庭認罪悔罪,依法可以從輕處罰。根據被告人張某的犯罪情節及悔罪表現,適用緩刑對其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可以宣告緩刑。法院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提醒
網絡交友需謹慎,網上戀愛有風險。廣大網友在網絡社交時一定要多一份戒心,涉及到金錢往來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落入圈套。如遇網上轉賬或交易時,應及時保存轉賬憑證或者截圖,作為證據備用。另外作為網絡主播,也一定要嚴守道德和法律底線,不做違法之事,打著談戀愛、找對象的幌子騙取他人錢財,終將被揭下丑陋的面具,受到法律的嚴懲。(劉振偉 郭貝 畢文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