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中國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8.3萬輛,同比增長134.9%。前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54.2萬輛,同比增長176.6%。隨著我國大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發展,而與之密切相關的鋰電產業也迎來“風口期”。
實際上,鋰電池的應用范圍遠不止于此。由于具備電壓高、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安全性能較好等優勢,鋰電池已經成為當今時代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件,應用在手機、電動汽車、衛星、飛船、水下機器人等諸多領域。
近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發布了《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版)》。所長溫曉君認為,在《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等頂層設計的指引下,未來我國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將持續旺盛,產業鏈將持續完善,國際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中國表現亮眼
2020年,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強勁增長帶動下,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高歌猛進,全年銷量達到了324萬輛,同比增長43%。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逆勢增長也有力帶動了鋰離子電池產業增速回暖。
在此背景下,各國也加快了布局鋰電池產業的步伐。白皮書顯示,2020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由中、日、韓主導的產業格局沒有改變,但韓國實現快速增長,正在威脅中國的領先地位;日本整體逐步下滑,與中韓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與此同時,歐盟全面加強布局,試圖構建本土供應鏈體系,以打破中、日、韓主導的全球鋰離子電池產業格局。
具體來看,韓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呈現加速增長態勢,2020年,韓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約為206.5億美元,同比增長41%。并且,韓國企業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表現也極為搶眼,市場占比顯著提升。與此同時,歐洲近年來也加快發展電動汽車產業,為此歐盟加大對動力電池布局力度,構建本土產業鏈,意圖在2025年實現動力電池自給自足。今年6月,美國能源部發布了由美國聯邦先進電池聯合會組織編寫的《國家鋰電藍圖2021-2030》,首次從國家戰略層面對美國鋰電產業鏈進行了近期和長期的全面規劃。
而在中國,中國政府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積極出臺刺激消費政策,內需市場穩步增長,帶動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快速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勢頭明顯,消費電子、電動自行車也實現較快增長,TWS、電動船舶等新興市場開拓現成效。
白皮書顯示,新能源汽車方面,盡管補貼力度下調,但國產品牌、合資品牌以及國外品牌紛紛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可突破180萬輛,同比增長20%以上。
消費電子終端產品方面,在5G市場帶動下,手機產量持續下滑態勢將得以穩住,而全球疫情持續蔓延還將帶動微型計算機市場需求高漲,同時智能音箱、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市場穩步拓展,消費電子產品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繼續保持穩中有升態勢。
電動自行車方面,隨著鋰離子電池成本進一步下降,加上各大企業發力,預計2021年鋰離子電池在我國電動自行車市場的滲透率可提升至45%左右,此外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等市場需求穩步提升。
此外,新興市場方面,經過2020年的積淀,我國的大型電動游船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而TWS、電動玩具、5G基站等市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整體來看,2021年我國鋰離子電池需求穩步提升,預計帶動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220億只,同比增長超過15%,延續快速增長勢頭。
全球布局加速
國內鋰電池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白皮書顯示,2021年,以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國軒高科等為代表的行業骨干企業將持續擴產,加快CTP、刀片電池、JTM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其競爭優勢更加明顯;而SDI、LG新能源、松下等跨國企業也將加速開拓國內市場,動力電池市場競爭更趨白熱化,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向前十企業集中。不過,鑒于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客戶廣泛覆蓋大部分車企,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仍將維持。
但不應忽視的是,面對未來的廣闊前景,國外企業紛紛投身其中,全球動力電池“軍備競賽”蓬勃展開。一方面,LG Chem、三星SDI、松下、SK等國外頭部企業都宣布了動力電池擴產計劃;另一方面,瑞典Northvolt、英國Britishvolt、挪威Freyr等歐洲動力電池新勢力也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構建產線。此外,特斯拉等部分車企也積極建設電池工廠,根據各大車企發布的投資計劃估計,九大車企在2025年將會形成約600GWh的動力電池產能,其規模將與動力電池頭部供應商差距不大。
賽迪研究院消費品工業研究所王曦表示,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均高度重視發展鋰電產業,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支持產業發展。“鋰電產業是推動碳中和及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在諸多領域具有大量的需求潛力。發展鋰電產業有助于貫通新能源與電力、工業、交通運輸、建筑等領域需求和各類應用場景,提升新能源終端應用規模和質量,促進相關領域加快碳中和進程,對保障應急基地、作戰平臺等軍事設施和武器裝備安全運行等軍方需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我國應進一步提升鋰電產業戰略定位,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加強前瞻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深化國際合作,推動鋰電產業做優做強。”王曦說。
就在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為未來十五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做出了新的頂層設計。《通知》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實施電池技術突破行動”“開展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膜電極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系統短板技術攻關,加快固態動力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目標和要求。
白皮書認為,2021年,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而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效的形勢下,國內鋰離子電池行業產業鏈條完備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全行業迎來加速增長良機,全球競爭優勢不斷鞏固。未來,隨著產業鏈持續完善,中國鋰離子電池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記者 劉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