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一族最大的困擾是什么?相信不少人都會回答:停車難。
2020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6億輛,其中汽車2.7億輛。全國車位缺口已經達到8000萬個。這組數字背后體現出當下車主們的真實訴求。面對不斷增加的汽車數量和不匹配的車位數,“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日益突出,熱點地區甚至“一位難求”。
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停車難題,通過持續不斷的停車場建設得到初步緩解,但不少城市依舊面臨巨大的停車壓力。同時,多地都在推動車位共享、錯時停車,既能提高周轉效率,也能減輕新建壓力。然而放眼全國,多是空有共享理念,并無實質落地,成熟的共享模式還有待挖掘。
探索共享停車模式,深圳市是其中的先行者。深圳交警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09年建立全市停車場監管系統以來,已接入5712余家經營性停車場互聯網數據,日均采集過車數據量達660萬余條,成功搭建了海量的停車基礎數據庫。并在此基礎上,推出停車數據共享應用,試點預約停車,緩解居民停車難的問題。
以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為例,在過去,整個社區老舊住宅多,夜間停車位嚴重不足;社區內寫字樓日間停車位緊張,車輛排隊進出停車場,造成道路嚴重擁堵。社區整體停車資源未有效利用,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導致居民的日常停車十分不便。
為解決居民停車“痛點”,互聯網共享停車平臺PP停車因地制宜,與停車場設備系統進行軟件技術對接,打通停車場車位信息,通過停車場入口的車位數顯示屏發布停車場信息,實現車輛錯峰引流,引導車輛前往附近空閑停車場。 同時,平臺采用小程序的方式承載共享預約停車,實現查詢停車場空余車位數、停車場導航、停車費支付、停車電子發票開具以及停車位預約5大功能,真正解決停車難題。目前,東曉、蓮塘等街道已經實現共享停車服務,并逐步擴展至整個羅湖區、深圳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汽車消費,大力解決停車難題”。如今,促進汽車消費的聲音越來越明顯,如果能讓停車難題得到徹底解決,才是真正的便民利民,也是帶動汽車市場回暖的直接有效方式。(記者王婷)
關鍵詞: 互聯網共享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