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有了這臺拖拉機,再搭配不同的農機具,水旱田地作業效率可高多了!”6月15日,在重慶市農科院國家級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舉行了魯渝協作鄉村特色產業科技人才培訓會。來自重慶各個區縣的50名農機操作人員將通過此次學習掌握農機具的使用知識,通過考核后獲得操作證書。
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是穩定糧食生產、增加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必要支撐。近年來,重慶市累計完成土地機械化耕種示范改造面積100萬畝以上,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532萬千瓦,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高速插秧機和谷物烘干設備等大中型機具超2萬臺套,建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4752個。不過,由于重慶耕地“小碎散”,土地不集中等因素,會操作農機的人才偏少,“有機難用”現象突出。
魯渝協作鄉村特色產業科技人才培訓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做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對引導農民群眾更好地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增加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鄙綎|省科技廳掛職重慶市科技局的羅志全副處長介紹,魯渝協作鄉村特色產業科技人才培訓是東西部協作的體現,由重慶市科技局主辦,重慶市農業科學院承辦,開展農機駕駛技能、農機維修技能提升、種植業、無人機駕駛等4期培訓班,共培訓科技人才200名,通過理論培訓、現場考察、參觀交流、實操等培訓,提升重慶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基層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
此次培訓會上,不僅進行了技術培訓,還展示交流了山東省及重慶市新機具、新技術、新產品。
“這次培訓不僅讓我自己操作農機的技術提升了,還能回到巴南帶動更多的農機操作員。”來自重慶市巴南區的農機手沈武紅說,在這里不僅有各種專業的農機,而且非常適合重慶耕地所需,比如山東雷沃履帶式拖拉機,大底盤、大心臟、大視野、高舒適、高智能,可以實現原地掉頭,搭載不同機具可實現開溝、旋耕、整平、施肥、播種等不同的田塊作業,重慶農科院研發的遙控直播機,可播大豆、玉米、高粱、油菜,且同時實現開溝、播種、覆土鎮壓一次完成,效率高,滿足了當地農業企業和農戶需要。
“我們立足重慶優勢產業,解決急需,注重實效,按照學以致用的原則,將山東相關領域先進適用技術、經驗模式在重慶實現落地應用,實現山東省及重慶市優勢技術的有機融合?!必撠煷舜闻嘤柕闹貞c市農業科學院農機研究所副所長李英介紹,此次參加培訓的都是各地帶動能力強、工作積極性高的種植業、農機產業龍頭企業以及科技致富帶頭人、技能能手。他們立足產業需要,同時利用重慶市農科院建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高科技園區、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培訓鑒定基地等平臺,將通過此次培訓,做好農機人才培育工作,為重慶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