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史俊斌
記者18日從西安交大獲悉,該校第二附屬醫院李宗芳教授團隊近日發表于《肝臟病學》期刊的論文《CD11b+CD43hiLy6Clo脾細胞來源的巨噬細胞通過脾-肝軸加重肝纖維化》榮獲2022年度“中國門脈高壓與肝硬化十大原創研究”。
由于諸多原因,人們對脾臟的認識研究與心、腦、肝、肺、腎等其他臟器相比“相對冷門”“相對滯后”。李宗芳教授及其團隊1989年開始先后揭示了脾臟在肝硬化、肝癌以及急性重癥胰腺炎、妊娠免疫耐受、慢性應激等的生理病理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機制,開創性地提出“調脾治病”理念。近年又在物理干預調節脾臟免疫治療慢性肝病、基于門靜脈系統三維特征建立肝硬化并發癥風險預測模型等方面不斷進行積極的探索。建成了具有高水平創新能力的炎癥免疫研究、精準診斷、生物治療平臺,全國最大的以肝硬化門脈高壓癥肝/脾組織配對收集為特色的生物樣本庫。
本次由中國門靜脈高壓聯盟(CHESS)發起的2022年度“中國門脈高壓與肝硬化十大原創研究”評選工作著重強調研究工作的原創性、突破性及引領性。評審工作歷時五個月余,分三個階段,國內外權威專家層層篩選、過程嚴格。開始先由院士與同行知名專家提名推薦、國內外公開數據庫檢索、專家討論遴選初評出30篇原創研究;再經期刊主編或核心編委組建的國際評審團進行函評,組委會最終組織會評審核選出10項。李宗芳教授團隊研究成果最終順利入選前十,這是同行對該團隊在脾-肝免疫對話與慢性肝病進展相關工作貢獻的重要認可。
該研究利用脾臟移植及KikGR脾臟特異性光轉換小鼠模型,借助活體成像及流式細胞分析術,成功為肝纖維化模型小鼠中脾臟單核細胞遷移至肝臟、影響肝臟巨噬細胞組成提供了直接證據。進一步從脾臟移植小鼠肝臟中純化獲得的脾源細胞,通過測序分析對該群細胞進行圖譜繪制,找到一群在纖維化小鼠肝/脾中優勢性聚集的單核細胞亞群,有活化肝星狀細胞、加劇肝纖維化的作用。這些發現為脾臟單核細胞遷移到肝臟、轉變為巨噬細胞進而參與肝纖維化進展提供了直接證據。研究過程中創新性建立了脾臟細胞在體追蹤模型,為后續脾臟參與其他器官疾病進展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