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劉微)3月10日,記者從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三門峽市陜州城墓地出土了1套9件銅鈕鐘、1套10件石編磬,為三門峽正式建市以來首次發現戰國銅編鐘。同時出土了大量青銅及少量金、玉等精美文物,為研究春秋戰國過渡階段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豐富實物材料。
陜州城墓地出土的戰國銅編鐘。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陜州城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西郊經濟開發區的西部。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三門峽市考古研究所聯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洛陽師范學院等對其進行考古發掘。
陜州城墓地出土的銅蓋鼎。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本次共發掘墓葬570座,時代包括春秋戰國、兩漢、唐、明清等,出土隨葬品3000余件。其中,春秋戰國墓共228座,墓葬分布密集,排列較為有序。
一鼎工匠墓M687。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據了解,考古發現特殊身份工匠墓M687。M687為一槨重棺,棺槨上有印紋金箔裝飾。其中,發現銅鋸、斧、針、鑿、錐以及不同規格的礪石,突出工匠特點,較為罕見。
此外,考古再次發現戎人墓葬,并呈現明顯的中原化現象,體現了三門峽地區不僅是連接東西方的大動脈,也是北方地區與中原地區交流的重要通道。
陜州城墓地部分發掘區域航拍照。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這次對陜州城墓地的考古發掘是時隔近七十年的又一次大規模考古發掘,為研究豫西地區東周時期墓地布局、社會政治變遷提供珍貴考古資料。”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燕飛說。
(責編:魯婧、呂騫)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