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代表們都會提出大量議案建議。人大代表為什么要提出這些議案建議?國家機關怎樣辦理這些議案建議?為什么代表議案建議能夠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呼聲轉化為國家法律、政策舉措?從3月3日起,人民網聯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單位,陸續推出《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故事》系列短視頻,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以視頻形態展現人大代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質量議案建議,有關國家機關高質量辦理議案建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殷勇代表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省泗洪縣分公司歸仁支局支局長,從事鄉鎮基層郵政工作30余年。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后,他更加關注百姓的心聲,不但把工作的郵政支局打造成收集民意、聯系群眾的重要場所,還專門開展持續性地走訪調研,幫助解決群眾遇到的問題。
【資料圖】
殷勇代表在走訪中發現,當下影響農村家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點:一是農村家庭成員健康問題;二是農村家庭成員勞動技能和就業問題;三是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通過調查分析,殷勇代表認為健康問題極大影響了一個家庭的收支,低收入家庭大多都有長年病人和慢性病人,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在農村還是很多。當地的一位老先生,今年78歲,因年輕時生活困難又長期勞累,身體透支,年輕時沒當回事,現在是積勞成疾,犯有嚴重的哮喘,老伴也患有腦梗、高血壓等病,老兩口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靠兒女給一點以及政府每月發的養老金來維持,兩人每月藥品費在800元左右,造成生活困難。
農民普遍向殷勇代表反映兩個問題,一個是現行的農村大病醫療統籌政策只能解決住院時看病問題,日常門診報銷滿足不了診療需求。通常一次感冒、扁桃體發炎,藥費、治療費需要360元左右,除去報銷,個人還要承擔200元左右,一年看幾次門診,醫藥費就不少。合作醫療繳費每年增加,2017年個人繳費150元,2018年180元,而門診醫療報銷2018年是200元封頂,滿足不了門診醫療的需求。雖然住院的報銷比例也在提高,但是老百姓幸福感沒有增加。第二個問題是藥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有的慢性病人每月都要為節省藥費跑到外地買便宜一點的藥品,來回奔波,非常辛苦。
殷勇代表在走訪時還發現,自然災害的發生,影響了農戶致富奔小康,有的家庭還因受災而致貧。比如當地一個村莊因暴雨造成內澇,農田積水嚴重,不少農戶種植的莊稼顆粒無收,農民人均收入大幅降低。殷勇了解到,目前的農業保險的參保條件要求種植50畝以上規模,種植面積不足50畝的家庭農場,沒有辦法參加農業保險,遭受自然災害時,損失只能自己承擔,對農戶的收入影響很大。
為了讓老百姓真正能看得起病,減少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情況,殷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加大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大災類商業保險救助的建議》,希望進一步完善大病大災類商業保險救助,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殷勇代表提出:實施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補充商業保險政策。建議通過政府主導投入資金購買商業保險機構專業服務的方式,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政府醫療救助的基礎上對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和生活困難人員實施補充醫療救助。建議擴大政府購買醫療服務范圍,降低個人負擔醫療費用比例,簡化醫療費用結算報銷手續。完善家庭農場農業保險政策。建議降低家庭農場參保門檻并完善農業保險品種,進一步擴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
《關于加大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大災類商業保險救助的建議》交由銀保監會負責辦理,銀保監會非常重視殷勇代表的建議,認為這個建議關注農村貧困人口,注重利用保險這個市場經濟機制服務農村脫貧攻堅工作,解決貧困人口重大風險問題,有很強的時代性、現實性。
銀保監會就代表建議辦理與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共同進行了研究,進一步與代表聯系溝通,詳細介紹了有關工作的進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關于實施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補充商業保險政策。一是積極指導保險業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指導保險公司配合各地探索大病保險向困難群眾適當傾斜的具體辦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困人員和低保對象等城鄉貧困人口實行傾斜性支付政策,包括降低起付線、放寬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水平等。二是開展貧困人口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加強制度創新,積極配合各地政府開展貧困人口補充醫療保險,進一步減輕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目前保險業在江西、河南、河北、湖北、四川、云南昭通、重慶等地區開展了此項試點。貧困人口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資金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財政出資、民政醫療救助基金出資、由政府補助和貧困戶自籌相結合。各地為貧困人群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的做法,減輕了貧困人群的醫療負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同時借助保險的市場化運作和第三方管理,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創新了財政資金的扶貧方式,是引入市場機制進行精準扶貧的有益探索。三是積極參與包括醫療救助在內的基本醫保經辦服務,建立了醫保基金“征、管、辦”分離機制,保證了基金安全,減輕了政府運營成本,加強了對醫療行為的管控,緩解了部分地區醫藥費用迅速上升的壓力,實現了醫保運營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服務更好、專業性更強。四是參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等方式,減輕貧困群眾醫療負擔。指導有關保險公司發揮機構網絡、專業服務、信息技術等多方優勢,積極參與構建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平臺,助力參合農民實現異地就醫結算。
完善家庭農場農業保險政策。2017年,銀保監會與財政、農業部門一同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200個產糧大縣啟動大災保險試點,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大主糧作物保障水平由覆蓋物化成本提升至覆蓋土地流轉成本。中央財政對中西部省份和東部試點縣的保費補貼比例分別提高到47.5%和45%。同年,會同安徽省政府在黃山市黟縣開展“基本險+補充險+商業險”多層次高保障試點,進一步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障水平至覆蓋全部生產成本。積極引導、指導保險機構加大投入,積極開展產品創新,不斷滿足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保障需求。農業保險承保農作物品種超過200個,既有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品種,也有地方特色農作物品種。部分地區還開展了針對家庭農場的專項保險項目,如浙江將家庭農場綜合保險納入地方特色保險品種目錄庫,將保險責任從單一險向綜合險拓展,為“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生產中面臨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責任賠償和小額貸款保證等各類潛在風險,提供一攬子保險保障。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以“擴面、提標、增品”為工作重點,鼓勵保險公司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開發更多適用于新型農業主體的保險產品,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管理提供更多支持。
監制丨楊鴻光、謝婷、吳昊
策劃、統籌丨孫娜、田文昕
腳本丨康力
后期丨鄭嘉豪、宋一丹(實習生)
配音丨李桂琴
(責編:王珂園、秦華)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