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訊 (記者 趙麗麗 通訊員 閆冰玉) 面對目前矛盾呈現多元化、群體化、類型化案件的新形勢,黑龍江省集賢縣人民法院進一步轉變司法理念,自今年10月起積極探索試行民商事案件“法官+委派調解”“互聯網+訴前調解”等模式,將大量案件的矛盾和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前、和解在“家門口”,通過“融入式”良方“治未病”,逐步探索訴源治理新模式,提升基層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集賢法院聚焦司法為民“軟服務”,將人民調解員嵌入審判團隊,組織辦理繁案、簡案、類案的14名民商事法官充分參與訴前調解,重點對勞動爭議、離婚糾紛等8類問題進行精準指導,同時在轄區8個鄉鎮司法所設立訴訟服務點,建立網格便民“服務圈”,發揮網格法官“前哨式”解紛作用,使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指導、早介入、早處置。
針對民商事糾紛,集賢法院推進訴前合理甄別分流,對訴前調解案件編立“訴前調”字號進行統一管理,經法官調解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的,引導撤回起訴;未達成調解協議的,調解材料經審查后作為訴訟材料繼續使用,進一步提高前置調解的效率和規范化水平。目前,集賢法院通過“訴前評估+引導”,已確定11類應開展訴前調解及5類不可訴前調解案件類型。
圍繞訴前委托鑒定適用范圍、程序啟動、權利保障等問題,集賢法院制定《訴前委托鑒定程序實施方案》,通過訴前鑒定明確原告訴訟請求,使雙方當事人對案件走向進行提前判斷,減少案件對抗性,緩和雙方矛盾。方案制定以來已對3起糾紛啟動訴前鑒定工作,得到了當事人的一致好評。
集賢法院以“解憂止紛室”“e網解紛室”為依托,推出“互聯網+訴前調解”,將人民調解組織、行業調解組織和矛盾調解中心等調解機構的調解員、人民法院特邀調解員納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員名冊,統籌安排訴前調解。今年,集賢法院通過線上音視頻調解案件3515件,占調解案件總數的72.77%,為當事人提供了快捷、實惠、便利的多元化解糾紛服務。
(責編:梁秋坪、溫璐)關鍵詞: 多措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