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祺瑤
4月22日上午,以“數字賦能與教育創新”為主題的2023年北京市數字教育大會開幕。《北京市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規范(試行)》《北京市高等學校智慧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發布,明確北京市將在三至五年內實現85%的中小學校達到智慧校園建設要求,遴選出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范校。
《建設規范》明確了智慧校園的基本內涵、層次架構、主要內容和配置標準,分類指導中小學校、高等學校結合辦學實際加快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激發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活力。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內容包含智能環境、應用融合創新、學校教育數據及應用等9部分內容。
北京市將創新學校教室環境,加快技術賦能新型教室建設,提升普通教室、專用教室技術賦能水平。在智慧教室建設上,依托區域教育云和教學資源平臺、智能學科輔助工具、在線學習社區及第三方服務,實現教學云端一體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建設新型專業教室,支持科學教育、創新教育與跨學科實踐,包括學科數字化探究實驗室、創新實驗室、創客教室與開放創新空間等;發展虛實融合新型空間,包括智慧學習中心、教師發展數字中心、智慧體育中心、智慧圖書館和文化生活空間等。
中小學教學方式將更智能。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各校將開展課前、課中、課后和線上、線下一體化設計,促進課堂深度學習開展;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賦能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開放學習;以數據賦能學情診斷、教學過程調優、分層教學,形成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基于智慧教室及各類創新空間,開展項目式教學、跨學科教學等創新教育教學活動。
北京市還將加速物聯環境下伴生性數據采集與匯聚,試點課程畫像、學生畫像、教師畫像及學校畫像,探索“學校教育數據大腦”建設,推動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學校治理數據體系建設及專業化深度應用。
大會期間將舉辦三場平行分會議,專家學者將分別圍繞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進行深度研討。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要把教育在擴大內需上的新作為、教育數字化的新實踐、“雙減”后半篇文章的新舉措、大興調查研究的新行動同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融通。要豐富數字教育新消費,以教育數字化為支撐,在大中小幼各個學校,不斷豐富能夠全面支撐五育并舉的新型消費供給和多元服務;要創新數字教育新場景,推進科教和產城教融匯,不斷打造有特色、有亮點、有規模的新數字育人載體和數字教育空間;要注入數字教育新動能,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化手段,賦能基礎學科建設,匯聚更多全球優秀人才,全力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