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以“大健康•大行動•大促進”為主題的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在北京舉行。為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本屆論壇特設“讓中國兒童多長高五厘米”為主題的生長發育分論壇。國家衛健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馬愛寧、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曉波、金賽藥業品牌市場部總監李學鵬等嘉賓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眾多醫院院長、業內專家等共同參與話題討論。
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國務院頒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已明確提出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要從2013年的8.1%,降低到2030年的小于5%。兒童青少年的身高水平,不但在客觀上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生存環境、民族素質和綜合國力的水平,也是個人營養及健康狀態的晴雨表。矮小不僅會導致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也會對成年后求學、就業、婚戀等產生極大影響。
雖然身高對人的一生至關重要,但許多家長乃至社會對兒童身高問題仍然缺少科學認知。據報道,全國4-15歲的矮小兒童總數約為700萬,但矮小兒童到醫院的就診率僅為8%,治療率為2%,絕大部分的矮小兒童并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治療。與此同時,我國還有3900萬個普通家庭對孩子的身高不滿意,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達到理想身高,但目前大多數家長對孩子長高還存在諸多認知誤區。圍繞家長關心的兒童身高問題,本屆生長發育專題論壇邀請多位業內專家共同為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建言獻策。
國家衛健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馬愛寧認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特別重視青少年健康成長。少年強、青年強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創新能力,也包括身體健康、體魄強健。國家已出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并開展了專項工作來全面保障青少年身體健康。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曉波指出,雖然近幾年調研報告顯示男女童體重、身高均逐年改善,但兒童生長發育偏離問題仍需重視,因為這是全身和系統疾病的表現。目前社會上還存在著“爹矮一個,娘矮一窩”“二十三,竄一竄”“是藥三分毒,不能用激素”等諸多誤區,家長們急需規范專業的生長發育科普知識來指導。她號召廣大醫務工作者,要努力提升兒童生長發育相關醫療服務的水平,縮小生長發育相關醫療服務的城鄉及地區差異,提高生長發育疾病的正確診斷率和治療率,通過全面規范的兒童生長發育疾病診療行為,全力保障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金賽藥業品牌市場部總監李學鵬表示,近20年來中國兒童疾病譜發生了巨大變化,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比例下降,肥胖、性早熟、矮小等生長發育類問題增多,家長對相關科學知識的渴求愈發強烈,但生長發育和身高改善需求增長與相關醫療服務不足的矛盾日趨明顯。生長發育專科醫生嚴重不足,成立生長發育專科的醫院更是寥寥可數。他呼吁政府機關、衛生醫療機構、教育機構、專業協會、公益組織、權威媒體、愛心企業等全社會共同攜起手來,全方位、多角度地關注孩子生長發育及身高相關問題,從自身角度出發,力所能及地為中國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貢獻力量,助力中國兒童多長高5厘米。
同時,此次論壇上,二十余家醫院獲頒“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科普示范基地”榮譽稱號。(記者 馬愛平)
關鍵詞: 健康中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