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第一次,因為疫情影響,美國東部時間1月11日開幕的2021CES(國際電子消費展)首次變為線上展。其中展出的一系列引人入勝的自動駕駛新技術,亮點頻現,精彩不斷,成為今年CES線上展中最吸引眼球、最具魅力的焦點之一。
導航矩陣性能強大
雖然沒有了拉斯維加斯現場展廳的燈火輝煌,但自動駕駛新技術同樣獨具吸引力。
利用駕駛員眼部追蹤新技術,可在駕駛員眼睛視線水平方向進行信息投影,還消除了圖像不匹配的問題,這是日本電氣巨頭松下此次所展示的自動駕駛新技術之一。
同時,松下帶來的自動駕駛新技術還包括,一是自主開發的AR(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可以使駕駛員更直觀看到汽車前擋風玻璃外的路況,實現實景導航功能。二是AI(人工智能)驅動的AR導航技術可檢測并提供多色彩3D導航圖,配備了專業防抖攝像頭,即便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在崎嶇顛簸的道路上,AR圖標仍可穩定進行實景導航。三是該系統還可實時更新駕駛環境,在不到300毫秒的時間內更新自動駕駛系統、AI和AR的環境信息,其擁有的3D成像雷達,可捕捉前方180度、視距90米范圍內的環境信息。
算力超強節電之王
多種新技術、新方案,在今年的線上CES中令人大開眼界。
你能想象的到嗎?自動駕駛系統運行100公里只耗1度電,這是主攻L4級自動駕駛的中國科技公司元戎啟行所展示的,結合L4級自動駕駛深度學習模型研發的推理引擎DeepRoute-Engine。
據介紹,該引擎具備了比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平均高6倍的推理速度,大幅提升了自動駕駛的計算效率,令自動駕駛擺脫了對高算力計算平臺的依賴,降低了自動駕駛的硬件成本,減少了自動駕駛硬件耗能對汽車行駛里程的影響。
而且,這一引擎已經與曹操出行合作,在自動駕駛車型幾何A上進行了實車測試,在乘坐2人、開啟空調的狀態下,自動駕駛的耗電依然很低。
該引擎還針對不同品牌的計算平臺,設計了定制的內核程序,用以執行所需的大量并行計算,目前支持包括AMD、英偉達、英特爾等品牌的GPU(圖形處理器),以及華為的車載計算平臺。“希望能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推進更適合自動駕駛的低功耗、低成本計算平臺解決方案,促進自動駕駛車輛的前裝量產。”元戎啟行副總裁劉念邱表示。
軟硬兼備決勝千里
對于自動駕駛,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是需要相互配合、不可或缺的一個整體。
目前,相關企業及機構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可謂是爭先恐后。以色列自動駕駛科技公司Mobileye首次推出的新型自動駕駛感知整體解決方案中,以平價攝像頭作為主傳感器,同時利用英特爾的激光雷達芯片及一個冗余的輔助傳感系統,能夠使Mobileye的新系統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體現更高的安全水平,其綜合性能超過了人類駕駛員的視覺能力數倍之多。按照Mobileye的設想,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利用一系列光、電新技術實現更為強大的測距、傳感能力,這是進一步提高自動駕駛安全標準的關鍵。與此同時,Mobileye正與英特爾合作,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先進的多類型雷達,還在算力、降本增效方面進行了優化。
在自動駕駛軟件平臺的研發方面,采埃孚推出了自動駕駛開放式綜合軟件平臺,主要功能是通過便攜式的軟件應用減少計算機數量,提高效率。
而中國自動駕駛科技企業速騰聚創,帶來的是量產版車規級自動駕駛MEMS(微電子)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其體積厚度和功耗相比之前的產品再度縮減,測距能力達到150米,兼具抗強光干擾與抗多雷達對射干擾能力,還擁有性能診斷等功能。去年,該產品已經交付北美客戶,成為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車規級自動駕駛MEMS固態激光雷達。
模擬場景3D測試
在今年CES線上展中,韓國科技公司MORAI推出了自動駕駛模擬解決方案,其自動駕駛汽車模擬系統在3D環境中可重建復雜的場景,大多數情況下是為自動駕駛系統的道路測試創造條件。
MORAI通過在虛擬3D仿真環境中重建道路、傳感器甚至車輛,用戶可以自由測試其算法和軟件在面對困難或危險的情況下如何反應,而不會對司機或其他車輛造成風險。在仿真環境下,測試操作員能夠完全控制現場,從而對駕駛過程中不常見的極端、多樣的天氣條件等復雜情況進行測試。在這一系統中,真實世界的數據可以直接用來增強場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值得注意的是,憑借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優勢,MORAI在去年底獲得了約2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95萬元)的A輪融資。目前,該公司在多個國家已經有50余個合作伙伴和客戶。其數據模擬方法可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提供仿真測試。
新技術、新系統、新模式,為2021CES增添了靚麗的色彩。(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