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概念。對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而言,為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融合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力于自動駕駛理應是題中之義。同時,自動駕駛因其對相關產業、應用場景、法律法規的特殊需求,也需要一片合適的空間承載。近期,一場自動駕駛測試與一項智能汽車規劃接連落地臨港新片區。從業人員們發現,最適合自動駕駛發展的地方也許就在這里。
臨港新片區的優勢在哪?產業方面,自動駕駛需要兩類硬件、一類軟件——整車、芯片與人工智能。臨港新片區擁有特斯拉、上汽等整車廠,集聚了近50家集成電路產業相關企業,商湯、地平線等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平臺和企業也已落戶。可以說,臨港新片區已形成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產業集聚的態勢。
應用場景豐富是臨港新片區的第二個優勢,也是工信部將C-V2X無線信道測量及網絡性能測試放在臨港的原因之一。布局自動駕駛多年,新片區催生出一批符合行業測試要求的應用場景。隧道、高速直道、高速彎道、地下停車場、城區路口、環島,甚至雨霧天氣模擬,應有盡有。開放道路上,若留心關注,可以發現許多交通信號燈的立桿上掛著白盒子。這些被稱為RSU(路側單元)的設備,能將路況信息通過車聯網專用頻段點對點地傳輸到車輛——這也讓臨港新片區環湖一路8.5公里的道路、14個路口成為了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的“露天測試場”。
此外,臨港還有世界最大集裝箱港口、蘆潮港公鐵聯運中心站,毗鄰浦東機場,境內河道眾多,擁有海運、公路、鐵路、空港、水運多種場景。有專家認為,臨港新片區交通環境之豐富、應用場景之多,“全球少有”。
第三個優勢,也許是臨港新片區特有且最重要的優勢,它被寫進了新片區管委會牽頭編制出臺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中:要完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發揮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優勢,推動政策法規突破,在“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發展上先行先試。推動高度自動駕駛(L3級別以上)先行示范,推動有條件開放高度自動駕駛車輛上高速、高架道路進行測試及示范應用,在特定區域率先試點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載人、載貨商業化應用。
在特斯拉、奧迪等企業都已在海外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商用時,我國自動駕駛發展仍因政策法規局限在L2級別,這無疑是一種缺憾。而可以預見的是,不斷尋求制度創新的臨港新片區將爭取國家和上海市相關部門支持,申請市有關部門研究推動相關事權下放,出臺管理辦法,在產業發展、交通管理、道路測試、標準規范、應用示范等領域引導產業創新發展——這一缺憾將很快被填補。
關鍵詞: 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