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車、路、云、網、圖”一體化智能網聯示范應用創新體系 北京形成千億元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
時常駕車途經北京市海淀區北部北清路、溫陽路、溫北路的人們,正逐漸習慣與頭頂觸角、身貼“自動駕駛測試”標識的車輛齊頭并進。在這里,一個覆蓋封閉測試場、半封閉的智能網聯園區場景和開放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全能型公測“樂園”正在崛起。
不久前,中關村科學城北區100平方公里自動駕駛示范區一期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面開放。
全場景測試平臺
7月3日,記者乘坐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在中關村環保科技園附近景天路和地錦路上兜了一圈。當坐在駕駛座上的安全員雙手離開方向盤時,車輛仍能根據自身傳感器捕捉到限速、紅綠燈、左轉彎待轉區等信息準確無誤地停車、起步,平穩地穿行在十字街頭。
完善的道路測試環境,是所有自動駕駛企業成長不可或缺的“土壤”。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要經過實驗室、封閉道路、有條件的開放道路測試、開放道路上面向公眾的試運營等諸多階段。這些都需要真實的道路來測試車輛性能并獲取大量數據,以改進完善傳感器及自動駕駛算法,完成技術和產品迭代。
2019年,海淀區提出在北起沙陽路、南至溫泉路、東起永豐基地、西至聶各莊-北安河路及海淀駕校區域,建設自動駕駛示范區。
2020年6月30日,中關村科學城北區100平方公里自動駕駛示范區一期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面開放,區內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從此前的3條19.4公里,擴增至52條215.3公里。
“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全區域開放將進一步滿足相關企業自動駕駛測試需求,有利于加快5G+自動駕駛商業模式探索,更好地推進不同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應用示范。”負責示范區運營建設的北京翠湖智能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勇說。
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促進一處王震宇告訴記者,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將通過一批自動駕駛、5G車聯網、高精度地圖、北斗導航、智能交通等“新基建”項目建設,構建“車、路、云、網、圖”一體化智能網聯示范應用的創新體系,推動海淀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超豪華企業“陣容”
坐擁中關村科學城的北京市海淀區,是北京自動駕駛企業星聚之地,擁有超豪華的企業陣容。
在云集于此的自動駕駛企業中,百度首屈一指。作為國內最早布局自動駕駛的企業,百度擁有自動駕駛全球專利申請數超1800項及120張載人測試牌照,測試里程超過500萬公里。
被視為自動駕駛領先創業企業的小馬智行,是首家獲得北京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的企業,也是最早進駐中關村自動駕駛示范區測試車輛的企業之一。
小馬智行政府事務總監郝崢嶸告訴記者:“海淀區此次開放215.3公里測試道路,將為自動駕駛公司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測試空間。”他們計劃在開放測試道路上開展載人路測,并將重點開展網絡約車、定點接駁測試。
“其實,我們北部地區除了自動駕駛企業,還有很多相關企業集聚,比如激光雷達、高德地圖,創客小鎮也在引進一些智慧汽車項目,產業鏈非常豐富。”王震宇說,現階段首先是要把環境營造好,滿足產業相關企業的需求,筑巢引鳳。
區域生態合作圈
如今,在這1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正搭建起適合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一個平臺、四大板塊和七片區域。“一個平臺”是中關村自動駕駛創新示范區產業創新基礎平臺。“四大板塊”為自動駕駛測試、智能網聯立體示范、自動駕駛載人試運營以及技術創新和產業培育板塊。
隨著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開展“新經濟、新基建,引領智能化”行動,今年自動駕駛示范區將迎來更多激動人心的時刻:
——推進示范區全域測試第二批道路開放,最終形成近400公里的開放測試道路。適時啟動在北清路建設國內首條綜合性智能網聯交通走廊。
——啟動海淀駕校自動駕駛封閉式測試場再提升,支持自動駕駛測試功能27種,網聯測試場景49種,虛擬仿真平臺支持測試場景1000種以上,籌劃建設高速測試場景,為自動駕駛創新企業提供測試環境。
——2020年10月份,在中關村環保園內設立的中關村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將啟動運營。該中心旨在聚集和培育一批掌握智能網聯汽車前沿技術的企業,鏈接自動駕駛生態合作伙伴,形成區域性自動駕駛生態合作圈。
到2025年,示范區以中關村壹號、環保園、永豐基地、創新園、創客小鎮等北部科技園區為珍珠鏈,串起北清路科技創新走廊沿線,形成一帶兩翼協同研發產業高地,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航母上,培育多個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和行業小巨人百余家,形成千億元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記者 楊學聰)
關鍵詞: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