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百年的汽車業發展史上,如果說「智能網聯」是實現汽車物聯網的第一只腳印,一點也不為過。隨著2020年5G基站建設提速,車聯網(C-V2X)無疑是最先受益的核心產業。
然而,網聯車在發展過程,也顯露出自身一系列安全問題,與智能網聯一同“進步”的,還有針對車輛進行攻擊的黑客,以及他們層出不窮的攻擊方式。
盡管智能網聯汽車看起來很「聰明」,但想騙過它,遠比人們想象的更簡單。
一、公路上的“安全攻防戰”
360近日發布的《2019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年度報告》,對過去一年的汽車安全事件進行回顧。2019年5月,騰訊科恩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通過一面顯示屏,向一臺特斯拉Model S“播放”使用Worley噪音函數模擬了 水紋的圖片。幾秒種后,Model S的自動雨刮器開始工作--在沒有一滴雨水的情況下。
特斯拉“大腦”中的神經網絡顯然被噪音“迷惑”了,錯誤的判斷了“是否下雨”。
漏洞并非一處,利用相同的原理,研究者又用一塊貼紙成功欺騙了特斯拉道路識別系統,導致車輛錯誤轉向。
據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實驗室詹鵬翼介紹,由于自動駕駛基于圖像識別算法,針對其進行攻擊的手段,往往通過生成肉眼無法快速識別的“隱形”對抗樣本,但會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識別系統會產生極大的危害。
隨著網聯車的崛起,公路上一場安全攻防戰悄然打響,各大車企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壓力。360公司基于安全技術的優勢,也將杜絕網聯車安全事故、開發出可以防御網絡攻擊的方案提上了日程。
早在2018年,360便與比亞迪進行了合作,當年比亞迪發布的Di-link采用的就是360提供的安全程序,保護車輛PAD防病毒,防root。
2019年12月,在以安全性著稱的德國車企梅賽德斯·奔馳,宣布與360公司達成一項合作。合作中,360安全團隊幫助這家百年車企修復了19個系統漏洞。
2020年初至今,從新能源、智能網聯,再到車道協同、無人駕駛,這些與出行相關的資本概念,均在二級市場上有過不俗表現。東風證券的分析師認為,車聯網核心突破口集中在通訊端和軟件系統,二者分別位于車聯網產業鏈中的上游和中游。而360公司,通過安全領域的技術優勢,“擠”進了智能網聯車的上游產業,拿出了“看家”本領--360安全大腦。
二、新型攻擊方式層出不窮
車道協同下,若攻擊者成功攻破通信模組,未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多車事故。
據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實驗室成員介紹到,在近期發現的網聯汽車新型攻擊方式中,通訊模組可謂是“腹背受敵”,而其中的問題出自APN專網。
這種攻擊方式可以通過TCU的調試接口或者存儲模塊獲取到APN的聯網信息和TSP日志信息,進而通過連接ESIM模塊與車廠的TSP服務器進行通信。
APN是運營商給廠商建立的一條專有網絡,因為私有APN是專網,安全級別很高,直接接入到車廠的核心交換機上,繞過了網絡側的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的防護。
這么做看起來很安全,但黑客若成功通過私有APN網絡滲透到車廠的內部網絡,那么后果將不敢想象,如果黑客愿意,則可實施進一步的滲透攻擊,實現遠程批量控制汽車。
“車企認為私有APN是與公網隔離的安全通道,所以多數車企對通過私有APN訪問核心資產的安全檢測和防護機制,就沒有像在公網上那么強。”當詹鵬翼談到私有APN網絡漏洞時,強調車企若忽視了私有APN連接內部網絡的安全設計,無疑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2019年8月,百度公司在BlackHat世界黑客大會上,提到一些通信模組廣泛使用了嵌入式Linux系統和RTOS系統,這類系統存在固然的DDoS、遠程代碼執行漏洞,為黑客提供了侵入到APN專網的“可乘之機”。從而間接放開了車輛控制權。
可見,通訊模組漏洞造成的潛在危險不容小覷。
剛剛提到,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實驗室在與梅賽德斯·奔馳的研究中,同樣是利用了此類的漏洞。使用新型攻擊手段,實現批量遠程開啟車門,啟動引擎等控車操作,影響200余萬輛奔馳汽車。
在360發布的《2019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年度報告》中提到,若安全人員過度信任T-Box,很有可能忽視私有網絡和TSP本身的安全問題。
360 SKY-GO的研究人員購買了幾套不同版本的奔馳汽車通訊模塊(TCU),搭建出測試平臺 ,對其一一進行測試,發現通過漏洞,可以繞過奔馳的車載系統中的安全措施,實現批量遠程控車。
為減少這類情況發生,360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實驗室早在2018 年開始了更安全的車載通信模組的設計。通過對傳統通信模組進行升級,增加了安全芯片建立安全存儲機制,并集成了TEE 環境保護關鍵應用服務在安全環境中運行,嵌入了入侵檢測與防護模塊,提供在 TCU 端側上的安全監控。
據介紹,360 安全通信模組可直接與安全通信模組適配或者與TCU 的軟件適配,部署方式簡單。目前,360智能網聯車團隊已與國內80%的主流汽車廠商合作,攔截超過3萬5千余次攻擊。
三、總結
在政策、技術、產業三重因素的共振下,2020年將成為車聯網規模化落地的元年。行業內測算,到2020-2030年,國內車聯網總產業規模接近2萬億元。
據一家上市公司披露,去年多家車企在不約而同地在車載信息系統上下了大訂單,例如大眾、奧迪,以及國內初創公司華人運通,訂單的生產時間集中在2020年、2021年,這意味著在今后不久的新車型上,購車者就可享受到智能網聯車帶來的駕駛樂趣。
近年來,為向購車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我們會發現一些車企嘗試推廣更智能的功能,例如數字鑰匙、手機喚車等便捷功能,所以在這里,再次強調網聯車安全也不為過。
隨著車載系統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車企選擇與專業的信息安全公司合作,共同降低網聯車的風險,保障出行的安全,這無疑是最明智科學的選擇。不僅能對抗已知的種種漏洞,還可以一同做好持久抵御的準備,將智能網聯車輛的安全推到極致。(行者崟濤)
關鍵詞: 智能網聯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