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狄穎?王義源?科技日報記者?楊侖
沿著蜿蜒的臥虎山盤山道一路向上而行,記者來到吉林省臨江市興隆街道東光村的丹東九九草莓溫室大棚。這些鋼構溫室大棚能保溫、透光,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也能為植株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并增加產量。在這里,每一株“紅果子”都在講述產業項目的“小故事”,承載著村民鼓起“錢袋子”的希望,譜寫著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東光村通過結合本地自然資源優勢,建立7棟鋼構溫室大棚,占地6600平方米,用于種植丹東九九草莓,打造草莓采摘園。截至2022年,東光村草莓年產量達到4萬斤,帶動村集體收入超9萬元。
興隆街道東光村九九草莓。周飛飛 攝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產業優勢在哪里?村“兩委”意識到,草莓采摘園緊靠臨江市市區,從采摘到下山,30分鐘便可直達市場,消費者也可以自駕至園內進行采摘,位置優勢卓越;同時,依靠臥虎山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光照、土壤及水源條件。
村“兩委”通過組織實地考察,分析草莓種植氣候、了解品種特性、學習引進種植技術、管理和營銷模式。最終,積聚自然稟賦、地理區位、技術優勢,東光村的草莓實現了一年兩熟,精準對接市場接口,口味香甜獨特,深受消費者歡迎。
隨著市場需求增長和生產規模擴大,東光村的丹東九九草莓又出現了新挑戰,面對廣大消費者提出的“不知道草莓的成熟季節”“認為反季草莓有危害”等問題,為了解決消費者的顧慮,讓更多消費者了解草莓、溫室大棚和農業生產,也為了創新營銷手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趨勢,“開直播”這一創新想法應運而生。
在直播間里,消費者可以十分直觀地看到農民的施肥除草、現場采摘,同時消費者在直播間中提出問題,第一時間就能得到答復,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的滿意度。
下一步,東光村將繼續以網絡為工具、新媒體為載體,向更廣泛的群眾百姓宣傳草莓采摘園、科普農業生產知識、形成“線上+線下”的營銷方式,持續拓寬草莓銷售渠道,不斷打通村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產業轉型升級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