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
近日,記者從大連理工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劉波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員及東北大學高慧玲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種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視角。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科學進展》上發表。
阿爾茨海默病(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其主要病理標志是細胞外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形成的老年斑和細胞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導致的神經元纖維纏結。其中,Aβ聚集被認為是引起阿爾茨海默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由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存在對靶點的抑制效果差,無法跨越血腦屏障和容易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等特點,使得該疾病的治療陷入僵局。因此,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療法來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發作或改變阿爾茨海默病的進程。近年來,細胞外囊泡因為有穿越血腦屏障的能力,不引起機體炎癥反應等特點備受關注,基于細胞外囊泡的疾病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涌現。科研人員通過研究人源的小膠質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來抑制Aβ肽聚集,從而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據了解,研究人員首先通過實驗分離得到人源小膠質細胞釋放的大小不同、具有異質性的細胞外囊泡,包括小的細胞外囊泡和微囊泡。進一步研究發現,小的細胞外囊泡不抑制Aβ肽聚集,而微囊泡強烈地抑制Aβ肽聚集。與小的細胞外囊泡相比,微囊泡可以減少阿爾茨海默病腦內的Aβ斑塊,進而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能力,減輕神經炎癥,這表明微囊泡可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與小細胞外囊泡相比,微囊泡集中了多種Aβ聚集的抑制劑,是多種Aβ抑制劑的集合平臺,這些抑制劑可以通過協同方式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提供了新視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