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通訊員?莫茵述
(資料圖片)
記者6月5日獲悉,自2019年東莞獲評為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以下簡稱運營城市),東莞市基本建成政策完善、要素完備、體系健全、運行順暢、特色鮮明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有效提升了東莞市的科技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和城市綜合實力,支撐和引領東莞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3年2月,東莞發明專利有效量為5.86萬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量2.89萬件,居全省第3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61件,居全省第4位;該市累計有效注冊商標58.5萬件,居全省第4位。依托區域產業特色,打造形成虎門服裝、厚街家具、大朗毛織、橫瀝模具、茶山食品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出OPPO、vivo、馬可波羅、慕思等全國知名品牌。
構建立體運營體系
東莞是制造業名城,有超過19萬家制造業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超過6000億元。因此,東莞在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謀篇布局時便高度重視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根據重點產業規劃和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方向,東莞市結合市現代產業體系中長期發展規劃,高位布局建設“一核兩翼四協同七產業”運營服務平臺體系。其中,“一核”是指建設始終圍繞“知識產權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目標;“兩翼”是指東莞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和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2020年12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獲批東莞市首批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平臺。實驗室知識產權辦公室主任楊綠娟表示,其團隊項目研發的PSC骨水泥已在2022年通過科技成果第三方評估定價、網上公開掛牌交易等方式,將骨水泥團隊的兩項專利轉移轉化到團隊的產業化公司,探索出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公司的成果轉化路徑。
同樣作為東莞市知識產權協同創新平臺之一,東莞理工學院則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引領高校科技創新,構建“在粵高校專利轉化運營庫”,深入分析專利轉化運營各方需求,采用作價入股、許可轉讓等多種形式直接面向產業企業進行知識產權運營轉化。
據了解,七大產業運營平臺通過專業、專注服務某一產業,實現知識產權賦能產業發展,建成后將與東城、松山湖兩大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深度對接,與四個協同創新平臺形成合力效應,為東莞市“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提供有力支撐。
夯實創新根基
今年4月,該省首個BNCT治療中心在東莞建成,這是中國散裂中子源相關技術催生的首個產業化項目。據其知識產權負責人梁兆漢介紹,2021年,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BNCT項目參與了東莞市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項目,圍繞構建BNCT技術壁壘,積極加強外圍改進專利布局,其間共申請發明專利76件,授權37件;PCT申請量完成20件。其中4件專利進入德國國家階段,并且全部獲得授權。
東莞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杜江介紹,在運營城市建設期間,通過專注提升企業的專利技術創新能力,立項資助了25個“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項目”,圍繞制造業形成了一批規模較大、布局合理的高價值專利組合, 其中至少包含發明專利1801件(含發明專利授權和申請數量),PCT專利申請521件,資助項目產出效益明顯。
同時,東莞還圍繞產業規劃布局組織產業導航,共完成27個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50個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產業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和工業機器人、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支柱產業集群。
廣東小天才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小天才公司)首席法務官陳天偉表示:“目前,公司已成功通過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驗收,專利導航成果也已順利運用到公司產品,實現了專利導航與產業運行決策深度融合,并有力推動了公司專利與標準融合發展。”截至2023年4月,小天才公司國內專利申請為6063件,其發明的電話手表Z6巔峰版外觀設計專利更是取得了第九屆廣東專利金獎和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銀獎的好成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