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歷經數年籌辦,承載萬眾期待。當立春節氣遇到冬奧會,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為全世界呈現了100℃的精彩。而盛宴幕后,一群身著藍夾克、白襯衣的程序員正緊盯電腦屏幕,他們像冬夜的戰士們一樣,履行著零下10℃的堅守。
這群人是冬奧網絡安全保障團隊,為了這一刻的精彩,早在800多天前,該團隊就已經啟動了北京冬奧會網絡安全保障服務;30天前,啟動了北京冬奧會網絡安全保障中心,成立了11支保障團隊,1500余名工作人員放棄春節假期,堅守崗位。
兩小時的精彩,八百個日夜的堅守
鳥巢保障團隊是開幕式網絡安保的主力軍,來自奇安信服務體系的張興男(化名)作為組長,組織團隊成員共同保障整個鳥巢的網絡安全。
從1月10日進場以來,張興男日日到崗。掛著“技術服務辦公室”牌子的小房間里,擠了18名工作人員。“盡管離得近,但從彩排到開幕式,都沒能看上一眼,只有做核酸的時候才有機會出去透透氣。”張興男說。
李緒彬(化名)團隊負責監控開幕式期間的網絡安全事件,對威脅情報進行分析、研判,協調整個冬奧保障團隊掃清網絡安全隱患。為了給全世界呈獻一場精彩的冬奧會開幕式,他們所在的小屋需要熄滅主要光源。
在這個鳥巢的“小黑屋”里,李緒彬和團隊嚴陣以待。“3部無線對講、藍信以及所有的監控平臺都有人時刻把手,任何消息彈出來,大家的心里都會咯噔一下。”李緒彬說。
“能夠參加冬奧會的安全保障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磊歌(化名)是冬奧項目組的項目經理,開幕式當天,他是技術運行中心當日值班班次的負責人,從2019年12月接到了安保任務后,他經歷了800多個日夜的準備,終于迎來了這場“大考”。
磊歌說:“我們要和各個相關方一點點地去摳策略、摳業務、摳流程。可能機房還沒建好,就要考慮安全設備怎么部署,策略怎么定,要做到事前防范。”
為保障冬奧會的網絡安全,像張興男、李緒彬、磊歌一樣的工程師們進駐了奧運場館、關鍵部門、重要企業中值班值守,共同編織了一道網絡安全之網。
你看的直播里,有他們的付出
能親臨開冬奧會幕式現場的人員是有限的,但全世界人們都能通過電視、網絡媒體共襄盛舉,這一切,與網絡安全專家吳楚豪(化名)駐守的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息息相關。
自1月4日進入冬奧會閉環區域后,吳楚豪和其他8名同事便開始駐守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每日一次核酸、隨時緊繃的弦,從酒店到場館兩點一線的生活看似單調乏味,實則復雜多變。
據介紹,主媒體中心涉及防疫、抵離、交通、新聞轉播、新聞發布等33個業務領域,要滿足不同業務領域的網絡需求,需要技術規劃對接和耐心細致地溝通。
“2021年11月初,我知道要來駐守冬奧,第一時間就給爸媽打電話了。一是報喜,二是請假,這是我第一次沒回家過年。”吳楚豪希望采訪能夠被父母看到,借此表達對父母的祝福,“除夕晚上我和爸媽視頻,他們很支持我,也很想念我。年夜飯一大桌子,專門給我留了位子。”
為了感謝這些沒日沒夜辛勤工作的技術人員,媒體中心給吳楚豪和同事們準備了三張現場觀看開幕式的門票,但他們卻放棄了。“主媒體中心就是我們的戰場,為了讓全世界更多的人能看到開幕式直播,我們要牢牢地扎在這里。主媒體中心距離鳥巢4.5公里,這就是我們關注開幕式最好的距離。”楚豪說。
技術源自創新,創新不止于技術
“北京冬奧會的網絡安全保衛沒有前車可鑒,只有不斷創新創造,小步快跑,努力嘗試,才能實現動態安全。”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用“經營安全”來形容這個過程。
為保障冬奧會各項工作的信息網絡安全,奇安信共計部署各類安全設備近千套,分析人員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網絡安全日志,并對其中產生的告警信息深入細致研判,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對安全事件的檢測和響應,基于大數據建模,并對未來的安全趨勢進行精準預測。
在冬奧會開幕前,奇安信為冬奧專門規劃設計的八大安全防護工程實現了一體化設計和運行,并先后經歷了測試賽、技術演練檢驗、網絡安全攻防演習以及沙盤推演……所有保障人員,提前10天進入7×24戰斗模式。實戰攻防有效檢驗了集團整體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和安全運營運轉的有效性。
為進一步加強冬奧網絡安全防護力量,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牽頭組織招募數百名“冬奧網絡安全衛士”,作為冬奧會網絡安全的“測試員”和“情報員”,協助查找冬奧會信息技術系統的防護短板和漏洞,拓寬冬奧會網絡安全威脅情報信息搜集渠道。
“冬奧網絡安全衛士”測試獲得成功,搭建了網絡安全保障的開放性平臺,發現的漏洞在第一時間報送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并實現了整改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