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通訊員 陳勝偉
浙江農林大學不少師生的這個寒假卻過得有些不同。他們積極響應學校號召,主動投身到老家所在地的疫情防控中去。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實際行動彰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使命擔當。
(圖片由浙江農林大學提供)
杭州市蕭山區義橋鎮御景藍灣小區因疫情實行了封閉管理。浙江農林大學農學182班的黃彬彬得知這一消息后,和雙胞胎妹妹加入了義橋鎮團委召集的“義生軍”志愿服務隊。她們穿上防護服,戴上N95口罩,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戶為小區的居民送防疫物資。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她們還收到了不少“個性化”的要求:跑腿幫孩子拿課本,代患有冠心病的奶奶配藥等。黃彬彬每天從早上6點工作到下午5點。“雖然很累,但是作為青年黨員,我們有這個義務為疫情防控做出貢獻。只要有需要,我們準備這個寒假一直做志愿者。”
家在杭州濱江的丁建梁,是浙江農林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193班的學生。濱江區發現疫情后,他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選擇報名了自己所在協同社區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通知住戶核酸檢測,宣傳動員核酸檢測,幫助小區出口管理……幾天下來很辛苦,但同時也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瞬間。尤其是協助完成核酸檢測總人數的登記后住戶那一句“你們辛苦了”,讓丁建梁疲憊的身軀充滿了干勁。
風景園林211班李昊陽老家在黑龍江省。寒假回到老家后,他成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李昊陽表示,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是能參與志愿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感覺很溫暖!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211班的秦池,是一名大一新生,回到老家后也投入到志愿服務的熱潮中。他主要負責在服務點為大家發口罩、測量體溫、進行登記等。通過志愿服務,他更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要從自身做起,辯證看待網絡上的不同聲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截至目前,浙江農林大學已經累計有超過100位學生在各地參與各種形式的抗擊疫情志愿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