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8月14日9時23分,數字靖州城鄉統籌指揮系統發出一陣急促的警報聲。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坳上鎮專干劉財收到系統派件后,9時28分趕到河邊,將2名在溺水危險水域點垂釣的學生勸告離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千里眼”讓森林火災、越界采礦、非法垂釣、未成年人下河游泳等無處遁形。靖州利用鐵塔平臺高位優勢,新建高清熱成像探頭,整合部門已有監控,依托視聯網平臺AI賦能中心,構建了“發現、交辦、督辦、調度”全流程閉環智能處置的數字靖州城鄉統籌指揮系統。
“依托鐵塔平臺建設數字化城鄉統籌指揮系統,靖州是第一例。”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平臺創新中心總經理施林蘇表示,很多地方政府苦于行業部門監控系統重復建設、形成信息孤島、高位監控匱乏,急于探索一條“共建、共管、共用”的數字化城鄉統籌治理路徑。而靖州先行,以創新為墨,以擔當為筆,在城鄉統籌治理這張試題上寫下出新出彩的答卷。
打破“壁壘” 城鄉治理科學化
城鄉治理體制不夠順暢,部門職責邊界不清,扯皮、推諉現象偶有發生。為防止城鄉治理難點在“整治—反彈—再整治 —再反彈”的怪圈中反復,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城鄉發展事務中心2019年應運而生。
然而,事務中心這個“大總管”,管起家來卻不順手:人工巡查發現問題,不及時、費人力、效率低;微信“@”負責人交辦,動態沒跟進、反饋不及時、監督不到位。
怎么辦?靖州用科技破題,落子人工智能,構建起了一個聯網匯聚、融合治理、分析挖掘、開放共享的數字化城鄉統籌指揮系統——監控平臺發現告警,值班人員立即研判,若是真告警即推送至負責人,負責人現場處理、上報資料,最后核實銷號。
“事件處理得如何,不僅可以通過‘天眼’直接看現場,還可以通過系統實時查看動態,超時辦結還會自動報警。” 該系統值班人員吳宜玻說,系統自動生成單位辦結率排名,作為月通報、季考核、年評估的重要依據。“有了這套‘聰明’的系統,事件辦結率蹭蹭蹭地往上漲。”
數字化城鄉統籌智慧體系建設這盤棋,靖州的謀篇布局,遠不止如此。
“各單位監控系統建設各行其是,重復建設,部分甚至因管理不善變成擺設。部門間數據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島’。”靖州直面痛點,聚焦數字政府建設,打破網絡、系統、部門間的壁壘,整合各部門需求統籌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享、應用共享、服務共享,為縣域治理構建起智能的“神經系統”。
目前,靖州已將農業農村、文旅、自然資源、水利、應急等部門監控納入系統管理使用,并對251個高位監控賦能多種算法,實現14種智能感知監測。縣城鄉發展事務中心主任石大忠表示,下一步,靖州將繼續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治理,用科技賦能田長制、林長制、河長制工作,進一步開發完善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防汛抗旱等場景應用,并“掃盲”“補盲”,打造無死角、立體化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控體系。
“千里眼”將問題隱患扼殺在萌發狀態
“小朋友,不要在河里玩耍!”7月27日,寨牙鄉老鴨溪邊的監控喇叭喊起了話,3個小孩立馬跑回岸邊。從下河到上岸,前后僅僅3分鐘。
高位鐵塔發現問題,低位監控解決問題,天空地一體化監控體系將問題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靖州目前已設置251個高位監控,每個監控半徑可達3-10公里。數字靖州城鄉統籌指揮系統全天候24小時監控森防、漁政、違建、防溺水、非法盜采、違規排放、水上漂浮物等情況,實現重點區域自動巡檢、自動預警、智能感知。據了解,該系統自3月份運行以來,交辦事件112件。
4月2日15時03分,數字靖州城鄉統籌指揮系統發出警報,渠陽鎮戈村發生火情。縣委副書記、縣長黃憶鋼火速趕往指揮中心通過系統調度,渠陽鎮政府立即組織人員奔赴現場滅火。不到半小時,火被撲滅。
“通過系統,實現對森林火災撲救的精準調度。”石大忠介紹,平臺可以生成高清畫面、夜間熱成像畫面,幫助指揮員精準掌握火情發生地點的路徑、火場地形地貌、火情進展情況等。
“多虧有了‘引路圖’,實現精準打擊、快速撲滅。”靖州渠陽鎮專干龔志明說,山路曲折復雜,在高位攝像頭指引下,快速到達火場,通過手機觀察火場發展的情況,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撲救方案。撲滅后,通過攝像頭持續觀察,避免死灰復燃無人發現。
靖州是全國林業大縣,活立木蓄積量人均擁有量位居湖南省第一,為全國森林防火一級火險縣。副縣長蔣和平表示,靖州森林面積廣,以前火災防不勝防。自從科技來助力,鐵塔上裝了“慧眼”,系統里有了“頭腦”,省時、省力、且效果好。(何嫘 石大忠)
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