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確保高壩大庫抗震安全是國家重大需求。從三峽大壩到白鶴灘水電站等,我國水工抗震學科奠基人和開拓者陳厚群,帶領團隊承擔了國內所有超過一百五十米以上的高混凝土壩抗震研究。潛心鉆研六十余載,他用赤子之心筑牢祖國的高壩大庫。
(二)“祖國富強是我追夢人生的夙愿。”出生于一九三二年的陳厚群,立志要“為祖國強大做點事情”。留學期間,以全優成績畢業的他婉謝導師挽留,毅然回國加入剛成立不久的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從此,他的人生與祖國的江河湖海緊緊相連。
(三)一九五九年,廣東新豐江發生水庫地震。陳厚群臨危受命,負責組建水工抗震研究團隊。從未學過“抗震”的陳厚群邊干邊學,與同事們一起攻堅克難,使新豐江水庫大壩成為世界上首座經受住六級地震考驗的超百米高混凝土大壩,開創了我國系統研究大壩抗震安全的先河。
(四)“別人在地震的時候都撤退,我們必須要進去,而且要追到最中心。”每次地震發生時,陳厚群都力求第一時間奔赴震中現場,一次次在廢墟中獲取各項數據,在實踐中總結地震規律,不斷深化對地震的認識。這一跑,就是四十余年。
(五)為突破我國地震研究能力“瓶頸”,陳厚群帶領團隊建成國內首座大型三向六自由度寬頻域振動臺,被譽為“世界最佳壩工抗震試驗設備”。為填補我國水工抗震設計空白,他擔綱制定出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和國家標準,讓我國大壩抗震研究設計引領世界。
(六)耄耋之年,壯心不已。二〇一一年,陳厚群勇挑南水北調專家委員會主任的重擔;隨后出任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帶領專家組深入現場,提出數百條建議,僅三峽升船機抗震設計等級一項,就為國家節省十幾億元。他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準備出發”。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8日 08 版)(責編:岳弘彬、趙欣悅)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
關鍵詞: 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