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走南闖北,承接過京杭大運河西珠家大橋、山海關高速公路等重點工程,銅山區水利工程處是一支有著50年歷史的強力戰隊。如今,這支戰隊依舊保持著歷久彌新的錚錚戰骨,以黨建引領,闖出發展的新路。
“以‘黨建+’加出發展的新速度,建強基層堡壘,凝聚人心,共謀發展,銅山區水利工程處將不斷錨定新的目標,保持發展不停步。” 銅山區水利工程處主任湯磊表示。
“黨建+”加出堡壘向心力
(資料圖片)
干工程,是銅山區水利工程處的“主業”。全力以赴,是銅山區水利工程處的傳統。一邊深耕主業,一邊保持著優良的傳統,靠的是啥?在銅山區水利工程處,靠的就是堅實的基層堡壘。
“銅山水利工程處共有40多名黨員。在外,我們的黨員都是個頂個的骨干,在內,他們時刻不忘加強自身的學習,積極與黨組織貼得更近。” 銅山區水利工程處黨支部書記馬磊告訴記者,銅山區水利工程處黨支部始終堅持重大事項集中討論,集體決策,分頭落實、匯報,并在實際工作中貫徹落實。同時,黨支部建立完善的黨建工作責任制,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同步進行,發揮支部的堡壘核心作用,建立完善的黨建臺賬制度,如基本建設、三會一課、計劃總結、信息化教育、黨務公開、學習心得、班子建設、活動風采等黨建臺賬。支部每名黨員都從思想、技能、業績、服務這四個方面持續對標找差,整改提高,在職黨員還要從學歷、職稱、資格三個方面進行提檔升級。全體黨員主動征求周圍群眾的意見,制訂縮小差距的措施,努力實現自我超越。
黨員的素養的全面提升,也讓沒有進入黨員隊伍的年輕人有了更高的目標和方向,今年,該處就有7名年輕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向先進靠攏,向旗幟靠攏。
“黨建+”加出戰斗凝聚力
在最急難險阻的工程現場設立臨時黨支部,在銅山水利工程處,是一項有傳統的老辦法了。
辦法雖然是老辦法,但凝聚人心、凝聚戰斗力的效果卻從未打過折扣。
有了臨時黨支部,黨員們把自己變成了一面面“旗幟”——
在故黃河云銅邊界閘工程底板澆砼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馬磊在現場一呆就是12個小時,現場監督,現場指導,有問題現場解決。
在銅山城區2023年污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二期工程(新建)項目玉泉河河海路片區工程建設中,剛入黨的工程科長卜凡耕,怕影響工期和施工質量,不顧摔傷骨折,只休息了3天,第四天就堅持上崗,“不到現場來,我放不下心”。
在他們的帶動下,玉泉河河海路片區工程施工隊中的農民工黨員,也積極要求加入臨時黨支部,走在前,干在先。“臨時黨支部雖然人數不多,但陣地建設一點不弱,他們堅持施工與黨建工作同步進行,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以創建優質工程為目標,把支部黨建目標任務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工地上哪里有危險,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在每一個施工工地,黨員都要佩戴黨員徽章,亮明身份,做出表率。”馬磊說。
“黨建+”加出為民責任感
去年,銅山區水利工程處施工產值2.6億元,今年截至目前,施工產值已達2.89億元。
在數字龐大的工程量中,民生工程占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能夠拿下民生工程,銅山區水利工程處靠的是口碑、實力和一心為民的責任感。在文華美景小區,這里的污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二期項目工程已接近尾聲,卜凡耕告訴記者:“去年這里積水成患,今年經過污水處理,到了夏季汛期,肯定不會再出現積水的情況了。”
為了搶速度,這里一邊搶工期,一邊不給百姓出行添堵,在最小的范圍內,在最短的時間里,加緊施工,寧可自己累,也要把方便留給百姓。
“為了能把錢花在刀刃上,我們反復與設計單位溝通,果斷舍棄一些過度的設計,力爭讓工程能惠及片區更多的百姓。”項目負責人李銀龍表示。
為民服務,不能只靠熱忱,更要靠拿得出手的技術。
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已成為銅山區水利工程處全體人員的共識和行動自覺。
“對于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的職工,我們出臺了一攬子的獎勵政策。在這樣的持續激勵下,考建造師、造價師、高級工程師的人數,逐年遞增。去年,我們處有22人申報工程師,21人通過了相關考核。”馬磊告訴記者。
技術水平的提升,也有效地提升了民生工程的質量。
“在故黃河云銅邊界閘工程中,我們使用創新工藝,使得旋轉閘門運行響應時間縮短,同時可在無圍堰和檢修門的條件下進行檢修維護,方便快捷,后期維護成本極低。”湯磊告訴記者。
以黨建引領發展,銅山水利工程處將不斷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穩步前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