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由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主辦,雨前顧問承辦的2024人工智能產業CEO大會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供需對接活動在成都舉行。此次大會旨在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生產的深度融合,助力成都“立園滿園”行動,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裝備制造業正處于數字化向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成都企業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裝備領域的落地應用,通過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場景的緊密結合,推進傳統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活動現場,供需對接·智能化解決方案路演環節備受業界矚目。在裝備制造領域,以“AI賦能提速機械裝備行業發展”為主題的研討交流中,羚羊工業互聯網、東方電氣數科等企業代表,就工業大模型的應用實踐、離散裝備制造行業數智化轉型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分享。
大模型作為裝備制造數智化轉型的關鍵工具,已貫穿“研產供銷服管”全鏈條。大模型以其卓越的理解、生成和泛化能力,正在為裝備制造領域帶來全鏈條的技術變革。例如在研發設計環節,大模型能夠深度挖掘和分析海量數據,為產品設計提供創新的思路,輔助產品設計與工藝知識查詢。在生產制造環節,大模型通過深度學習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對生產流程進行智能監控和優化,還可以基于大量的工藝數據,學習并預測最佳的工藝參數設置,減少試錯成本,提高生產質量。在供應鏈管理環節,大模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理解和解析物料描述,精準匹配物料需求與庫存,輔助物料檢索等。羚羊工業互聯網副總經理周文晶表示,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應用藍海,大模型在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以羚羊工業大模型2.0為例,在工業內容生產、工業知識問答、工業理解計算、工業任務規劃、工業多模態五大核心能力有著卓越表現。為中國船級社打造的“數字驗船師”,節省工作量70%,提升準確率40%;為國家能源集團打造的統一人工智能訓練推理平臺,作為人工智能基礎底座,幫助集團快速擁抱人工智能,加快數智化轉型的進程。
人工智能技術作為“大腦”和“心臟”,推動裝備制造工廠走向智能制造。裝備制造業是典型的離散制造行業,普遍存在項目周期長、零件數量多、單件小批量、生產離散化、工程變更多等痛點,為數智化轉型帶來巨大挑戰。具體來說,裝備制造工廠存在五大典型場景,高精度、弱剛性、多品種的中小零部件加工場景,以汽輪機轉子為代表的大型轉子加工無人值守集群場景,復雜結構、異質材料、大型部件焊接場景,高精度、數萬級零部件及整機裝配,精密鑄造及噴涂等特種作業場景。東方電氣數科公司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任吳畏表示5G+云邊端物流精準管控技術、以虛預實的產線狀態AI自感知技術、機器AI視覺技術、數字虛擬裝配技術等落地應用,可以應對裝備制造工廠的各類復雜場景,顯著改善工廠的整體質效水平,為裝備制造業帶來全價值鏈的“智改數轉”。以定子沖片無人車間為例,將5G、物聯網技術融入定子沖片生產制造過程,所有工作都基于AI算法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現場作業無人化,開啟數據驅動的管理新模式,人均產出提升620%。
成都企業在會上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機械裝備領域不同維度的應用探索與實踐成效,一致看好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的應用前景。成都企業表示將繼續以“智”求進,不斷探索智能制造的新路徑,拓展應用場景,推動機械裝備更加智能高效,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