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蜀犬吠日”原因何在?四川緣何多云少晴?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找到了導致這一氣候現象的幕后推手。他們發現,青藏高原的大地形強迫是該氣候現象的重要成因,春季高原地形強迫會顯著增加中國南方的氣流上升運動和中低層云量,引起強烈的云輻射冷卻效應,從而減少地表的太陽輻射。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氣候雜志》。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且面積龐大的高原,其熱力和機械強迫深刻影響著亞洲及全球的大氣環流和水循環,塑造了當前亞洲季風與中亞干旱氣候的地理分布。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會強烈影響下游東亞區域的環流和降水,是我國天氣與氣候的重要影響源。
衛星觀測顯示,青藏高原下游的中國南方地區春季存在大量的中低云,對應著全球同期最強的云輻射冷卻效應。“中國古代學者很早就注意到中國南方云量多而日照少的現象,如唐代柳宗元提到的‘蜀犬吠日’,但該現象的氣候成因長期以來并不明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副研究員李劍東坦言。
此次,研究人員重點考察了青藏高原強迫對春季東亞區域云量和大氣能量收支的影響。數值試驗結果表明,在當前地形分布下,青藏高原的繞流作用可以增強中國南部低層西南風,并加速東亞高空西風急流,產生有益于中國南部及其以東海域云量增加的動力背景;高原熱力強迫會在高原區域引發顯著的地表增暖和低層氣旋,高原感熱氣泵抽吸作用在高原東側將空氣從低層抽吸至中高層,有助于中國南部春季的上升運動和水汽輻合,上升的水汽凝結后會產生大量的中低云并持續存在,進而產生該區域春季強烈的云輻射冷卻效應;移除高原大地形后,中國南方春季的云量及云輻射冷卻效應強度均會明顯減弱。
“這項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大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當前東亞春季云量和大氣輻射收支的空間分布格局,為破解中國南方春季云量多而日照少的氣候現象提供了科學證據。”李劍東說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