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金鳳
(資料圖)
研究航空燃油泵的驅動系統,指導學弟學妹做項目,與課題組的博士探討學術問題……這個夏天,每天叫醒劉曉林的是他的科研夢想。
“讀碩士研究生期間,覺得我的工作重點是多發表論文、完成導師布置的學術任務。但自從做了科研助理,我發現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航空領域的實際需求同樣重要。”7月31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這位今年6月起擔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南航)科研助理的小伙子言語中透著一股自信和從容。
“未來我想做一名科研工作者。今年春天,在我正準備讀博士時,看到了南航科研助理的招聘信息。這個崗位可以讓我提前進入課題組,了解大家的研究方向和產業需求,也便于我更清晰地規劃自己的學術生涯。”最終,劉曉林夢想成真,他成功進入南航黃文新教授的課題組,研究航空燃油泵的驅動系統設計。
“本來我的研究方向是優化一種無位置傳感器永磁同步電機的驅動控制策略,但在一次與其他博士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更具優勢的技術路徑,現在正在改進原有的技術方法。”劉曉林說。
去年,南航錄用了246名科研助理。今年,南航又繼續發布科研助理崗位,幫助有志于科研的應屆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進入各學院、課題組,協助各科研團隊進行科學研究。
“從2000年開始,我們每年組織近20支隊伍,奔赴全國百余家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深度走訪,為畢業生就業廣拓渠道。”南航學生處副處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王霄介紹。
南航航空學院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專業2023屆碩士畢業生趙剛便是受益人之一。前不久,他入職中航工業南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產品研發設計師。現在,他正協助同事為某型飛機燃油系統供油閥進行研發設計。
去年6月,趙剛曾隨學院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一家下屬單位交流,“那次交流讓我對航空航天領域的工作內容有了大致了解,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設計的產品用在航天器、飛機上,一定會覺得特別自豪。”
趙剛的航空夢并非心血來潮。大一時,他便在南航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了解到行業的發展前景。“學校平時也會邀請很多航空航天領域知名校友來做講座、組織我們參加航空航天企業的暑期下廠實習等活動,這都讓我加深了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趙剛回憶,大三時,他曾在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習過20多天,了解了飛機從部件到總裝的工藝流程,并體驗過鈑金加工工作。
“以前學習的內容都局限于課本,但在現場看到一架飛機的生產過程時,那種振奮的心情讓我堅定了從事這個行業的決心。”趙剛說。
王霄介紹,作為江蘇第一家成立生涯發展教育研究中心的高校,南航持續16年打造生涯教育課程群,相關課程被評為“全國優秀示范課程”和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就業創業金課”。
在南航,進入畢業季的學生還可以通過多種校園活動獲取求職“秘籍”。例如,企業資深人力資源經理為畢業生進行面試輔導,優秀學生分享求職經驗等。南航連續開展15年的“職業素質訓練營”活動,已形成校院兩級5大平臺、9大模塊、300余個項目。
截至目前,南航2023屆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在90%以上,較往年同期穩中有升。其中,40%的畢業生進入航空航天、數字信息等重點領域就業,25%的本科生進入民航系統工作,30%以上的畢業生就職于世界500強企業,90%以上畢業生前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西部地區等國家重大戰略發展區域就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