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龍躍梅?通訊員?黃振生
一走進廣東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力生”),公司技術部經理助理趙真真就自豪地講起公司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不解之緣——
(資料圖片)
國家速滑館是北京冬奧會標志性場館,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冬季賽事的特殊需要對場館保溫系統提出了考驗。針對這一難題,該公司設計出了氣凝膠的冷橋應用,利用其阻隔傳熱,降低幕墻K值等。最后,該技術獲得了認可,被使用在屋面系統以及曲面幕墻系統中,為場館“保溫”。
小企業解決大問題。埃力生已成為廣東清遠英德市科技創新的一張響亮名片。作為廣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英德市以科技創新“開路”,帶動產業發展提速,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出了科技擔當、創新作為。
“真金白銀”投入創新
2007年,埃力生公司落戶英德,專注氣凝膠及其絕熱材料領域。如今,公司成為我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氣凝膠絕熱材料的領軍企業。
從初創企業到國家高企,從默默無聞到領軍企業,埃力生有什么秘訣?趙真真透露:創新。
長期以來,該公司堅持自主創新,通過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改善工藝和引進科研人才,實現企業向智能工業的轉型,開創出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的優質產品。趙真真介紹,通過科技創新,企業核心產品成功躋身多家世界500強供應鏈,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儲能領域。
埃力生的成功,離不開英德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持續投入。英德市2021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首次突破1%,達到1.16%。英德市出臺《英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近三年累計對高新技術企業兌現獎勵資金2050萬元;該市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額超過11億元;該市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金額近9億元。
“相關科技政策的出臺和貫徹執行有效撬動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英德市科技局局長劉云林表示,科技政策的兌現讓企業切實得到科研投入的實惠,激發了企業創新動能,有效支撐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4家,三年增長率74.07%;科技型中小企業69家,三年增長率187.5%;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到50.12%。
“內聯外引”搭建平臺
有了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高性能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研發與應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的“加持”,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納能源”)感覺“如虎添翼”。
佳納能源研發中心副總監黃亞祥介紹,佳納能源的省重點實驗室推出的技術成果轉化采取“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市場營銷—技術研發”的閉環策略,通過自主研發實施投產,知識產權轉化率達到90%以上。
實驗室的一個技術,或將帶動一片產業。黃亞祥告訴記者,平臺研發的技術“一種小粒徑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制備方法”,通過技術應用轉化為“單晶高壓實小粒徑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項目竣工后,預計每年實現新增銷售收入72000萬元、凈利潤5760萬元。預計輻射帶動鋰電池行業發展新增產值10億元。
記者了解到,英德在自身創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力推進創新載體和平臺建設,近三年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等方面實現零的突破。英德市現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1個,三年增長率72.22%;清遠市級企業工程中心63個,三年增長率75%。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英德市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為主題成功入選。“英德市將通過三年建設建成一批科技創新載體與平臺,突破一批產業需求的核心技術,培育新主導產業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將英德打造成粵北地區創新高地,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英德市委書記張楊彬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