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以前是好幾臺相機手機擠在一起對著一只鳥拍,只能拍到10多種鳥。現在是好幾臺相機對著一群鳥拍,鳥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在豐臺區能拍到70多種鳥類,有時候都抓拍不過來!”6月8日,在“遇見豐臺·眾匯京彩”北京豐臺區河流水生態環境治理成果發布活動中,“拍鳥達人”高洪升感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守護“綠水”,北京豐臺區積極爭創一批國家及全市試點示范項目,2021年獲批北京市首個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試點,2022年設立全市首個區級水生態監測實驗室,在水環境及水生態治理方面收獲豐碩的成果。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敏介紹,為推動水環境管理目標從“污染防治”向“水生態系統保護”轉變,豐臺區自2021年起啟動轄區河流水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工作。據豐臺區發布的河流水生態環境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豐臺區水環境狀況明顯改善,2022年共捕獲魚類30種2487尾,較2021年增加8種1333尾,新發現4種清潔指示魚類。尤其是2023年初至今,豐臺區2個國家考核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100%,7個市級考核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為85.7%。
中軸永定承古韻,藍脈綠廊繞今城。隨著水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一幅人水和諧的生動畫面在豐臺區鋪陳開來。
倍增追趕,合作發展。目前,豐臺區正在構建“生態環保產業圈”,打造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把環境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共同為豐臺區的碧水藍天保駕護航。
首批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英視睿達是首批豐臺區“生態環保產業圈”成員企業之一。“近年來我們參與豐臺區地表水的精細化管理技術支撐工作,豐臺區生態環境局積極探索從河湖水質達標向水生態環境健康升級的轉型路徑,對企業發展方向也起到指引作用。”英視睿達執行總經理周剛介紹,他們輔助豐臺區搭建以“水基因”技術為核心的健全的地表水環境監測與管理體系,提升生態環境智能化管理水平,構建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體系。
豐臺區副區長孔鋼城表示,“我們將以生態環境質量為依托,探索價值轉化路徑,通過生態環保產業圈的打造,深入地與環保領域優秀企業加強溝通、合作共贏,形成環保產業強鏈條,把環境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共同為豐臺區的碧水藍天保駕護航。”
(文中圖片由易國躍 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