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康會敏 科技日報記者 劉廉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年來,聯盟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整合區域內科技資源,充分發揮聯盟成員優勢,積極推進京津冀聯合實驗室、區域創新團隊、協同中心、研究院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專業性的區域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為聯盟更好地匯聚專業資源并提供不同領域針對性服務打下良好基礎。”6月7日,2023年京津冀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之嶺受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委托,在大會上作了工作報告。
聯盟成立7年來,各成員單位在對接政府與行業需求、開展學術交流、打造共享平臺、協同創新攻關、服務產業發展等各方面開展了務實合作,顯著提升了京津冀地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水平。
聯盟副理事長、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院長程奕在主持會議時說,未來將繼續堅持創新引領、需求驅動、目標導向的原則,圍繞京津冀現代農業結構和“三農”發展科技需求,開展協同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提升區域現代農業科技總體水平、推進聯盟成員之間的協同并進。
協同創新取得新成效
“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工作成效顯著。”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之嶺介紹,近年來,聯盟不斷強化區域科技資源整合,持續加強以應用場景與任務為核心的區域協同平臺建設。
據了解,聯盟在原有果蔬有害生物綠色防控、鹽堿地生態植被修復等4個京津冀聯合實驗室,以及農業生物技術等10余個區域創新團隊基礎上,新成立了京津冀數字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熱雜果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團隊、河北省(承德)板栗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省種豬繁育技術創新中心等9個協同創新平臺。
同時,聯盟積極打造京津冀智慧農業發展引領平臺,2021年9月成立了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構建以農業智能制造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為主體,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紐帶,實現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經營無縫對接,加快了智能農業技術成果產業化,推動相關技術產品覆蓋京津冀、輻射全國,成為服務京津冀和智能農業發展的一流智庫。
河北省石家莊市在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大平臺上,發揮了主動承接和積極帶動的顯著作用,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同時,以蔬菜標準園創建為抓手,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高效發展。通過石家莊市農科院連續4年舉辦“中國·北方農業(蔬菜)科技創新發展大會”,推進了冀中南區域蔬菜新品種的更新換代和蔬菜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促成了數十家蔬菜生產加工企業與京津市場流通企業合作,形成了“京津研發、河北中試、就地轉化、率先推廣”協同創新模式。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石家莊市建立了“趙縣園區科研協同創新平臺”;在趙縣、藁城等縣區主導實施了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國第一個農技推廣信息化示范縣建設。
“通過京津冀協同創新,我們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石家莊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田國英說,未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多元化方面,還需各方更多地齊心協力攻難關、解難題。
農業科技成果更豐碩
近幾年,聯盟以區域內農業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以及重大協同創新任務為抓手,聚焦區域發展共性難題,共謀項目,開展協同創新研究,充分發揮科學家、科技推廣工作者、基層科技骨干等人才集中和分工協作優勢,取得了很多新成果。
比如,圍繞京津冀典型農區開展了大氣降塵、農產品、土壤、灌溉水、肥料投入等檢測、分析、示范工作,構建起了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高風險區識別技術體系,為加強京津冀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一體化”解決方案制定,提升京津冀地區農產品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再比如,聯盟成員單位聯合開展了大白菜種子丸粒化及節水種植、番茄節水栽培技術、水溶肥緩釋肥應用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建立了示范園并開展了大規模推廣應用,實現了京津冀農業區蔬菜、果樹的節水、優質、高效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依托京津冀農產品質量安全聯合實驗室,構建起了京津冀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特色果品溯源技術,成果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為促進京津冀農業綠色安全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聯盟聯合開展了環京津夏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京津冀農業生態景觀提升關鍵技術等創新成果的集成示范應用,其中設施蔬菜生態環境智能調優控制技術及裝備項目,在石家莊、廊坊、滄州、衡水、邯鄲等7個設區市18個設施蔬菜生產縣累計推廣面積20.8萬畝,畝節支增收1871元,新增經濟效益2.44億元,節約水資源366.91萬立方米。
會上,聯盟副理事長、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院長張鐵龍對359項創新成果、7項科技需求等科技成果進行發布,他指出:“希望聯盟各成員單位充分利用聯盟的平臺,加強科技成果的對接交流,共同實現農業產業發展優勢互補,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同創新發展。”
“強化協同創新,整合優勢資源,努力建設一支成果就地轉化,項目直接落地,服務持續跟進的農業科研隊伍。”聯盟理事長、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院長李成貴表示,未來聯盟將聚焦“開展區域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凝練重大科技需求與任務、聯合開展科技創新攻關與成果轉化、構建科技合作、共享平臺”等主要任務,進一步加強聯盟成員之間協同創新深度和廣度,聚焦重大戰略科技需求,凝練重大共性問題,強化實質性合作,推進區域農業科技資源對接整合,為推動京津冀農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