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沒想到現在浮山變化這么大,漫步在綠道上,兩側景致宜人,感覺連呼吸都更暢快了。沿途還增添了路燈、公廁、座椅等許多便民設施,十分貼心。”4月28日,青島市民馬訓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作為青島公園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太平山、浮山的整治建設工程基本完成,于4月27日正式開放,成為青島市民、來青游客踏青休閑的好去處。
浮山森林公園嶗山區櫻花棧道。受訪方供圖
太平山位于青島老城區,跨市南、市北兩區,總面積212公頃,包括中山公園、植物園、櫸林公園等多個園區,是市區內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浮山位于青島市東南部,跨市南、市北、嶗山三區,總占地面積約698.98公頃,是青島城市建成區最大的一片山林綠地。
去年,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關于高品質保護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園和浮山森林公園的議案》,要求突出生態保護、強化“綠肺”功能,打通無障礙環山生態綠道,真正還綠于民、還山于民、造福于民。數月來,青島頂格推進太平山、浮山整治建設工作。
據介紹,目前太平山7.9公里環山綠道已全部貫通,累計栽植喬灌木6500余株、綠化52萬平方米;浮山主山體環山防火通道(綠道)13.5公里全部貫通,累計栽植各類喬灌木2萬余株,綠化面積28萬余平方米,“綠道在林中”的生態景觀效果漸顯。
當下,太平山、浮山上越來越多的新節點成為網紅打卡地。“逛了這么多年的老公園,沒想到竟然還有沒來過的地方。”在太平山中央公園花溪谷區域,青島市民常女士邊說邊拿出手機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常女士之所以覺得沒來過,是因為這里已“改頭換面”。原先,這里是一片地勢低洼、山石裸露的未開發區域,工作人員結合場地現狀重新梳理地形地勢,利用谷地特點及林下空間,開展了層次豐富的景觀綠化,最終以“清風徐來 漫花曉醉”為主題,打造一處特色節點區域。
記者在浮山綠道嶗山段注意到,一側的智慧燈桿等現代化設備格外醒目。“我們采用照明智控的形式來實現對園區照明的分區分時控制,以提高其及時性、安全性和節能性。同時通過‘合桿’的形式,加裝了顯示屏,可用來開展應急播報、公益宣傳等。”負責嶗山區智慧公園管理平臺(浮山)項目建設的海納云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園區正在打造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為浮山裝上“智慧公園大腦”,以三維實景數字孿生平臺為基礎,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通過288個定點監測布局,以及常規路域監控、客流量統計、點煙行為識別等12個子場景,實現對浮山(嶗山區)綠道的安防、消防、照明、停車等全域監測,實現公園智慧化管理,也為市民登山游玩提供更安全、優質的體驗。
同時,青島市5G+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區頭雁工程智慧景區項目(太平山中央公園智慧園區項目)也在同步建設中,預計今年9月份完成,通過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公園園區打造成態勢可視化、安全防控主動化、游客服務便捷化的智慧公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