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沈唯
航天事業具有高風險性,火箭和衛星都是很復雜的系統,成千上萬個零件組合在一起工作,任何一個出現故障就可能導致整個任務失敗?!昂教烊艘龅模褪前牙碚撋喜荒馨俜种俪晒Φ氖虑?,通過努力變成百分之百成功的結果?!?月24日,“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在一場面向青少年特別的公開課上,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這樣說。
這場“與科學對話 與航天同行”的大型開放式公開課由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8個部委共同主辦?;顒友?位伴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成長的科學家、航天總師、航天員和星空攝影師,分享他們與中國航天的故事,讓青少年感受中國航天輝煌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該活動是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系列活動之一。
(資料圖片)
航天人對于成功的追逐永無止境,而讓李東最難忘的,卻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兩次刻骨銘心的失敗。
1996年2月15日,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第一次發射。當時李東就站在發射場指揮員的身后,親眼看著火箭起飛,22秒后撞山爆炸。“第二天早上,火箭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龍樂豪院士站在山坡上,我們震驚地看到他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李東說,這一幕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時刻提醒著他要每一天把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才能確保以后的成功?!褒堅菏繘]有被困難擊倒,他帶領隊伍查找故障原因,采取措施,重新打造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這是中國到目前為止單個系列發射最多的‘金牌火箭’。”
2017年7月2日,李東擔任總設計師的長征五號遙二火箭點火起飛,346秒后一臺發動機突然推力喪失,發射任務宣告失敗。但對于航天人來說并沒有時間悲傷,李東帶領團隊當天晚上就開始故障分析。他們頂著難以描述的重壓和工作負荷,查找故障原因,重新設計發動機,在一個個不眠之夜里刻苦攻關。
908天之后,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成功完成復飛。航天人用自己的辛苦勞動和堅韌不屈的努力,讓“胖五”鳳凰涅槃,而且固有可靠性大幅提升,保障了之后“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等成功發射。李東說:“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都不要畏縮,下定決心努力攀登總能解決問題?!?/p>
“我是時代的幸運兒,幸運地趕上了國家招收女飛行員,幸運地趕上了第一批女航天員的選拔。但是光有幸運真的能走向成功嗎?”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劉洋在視頻演講中這樣問。對于航天人而言,成功從不是依靠運氣,而是憑著努力和汗水鑄就。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劉洋覺得是永不放棄的堅持讓她克服了一切困難。在空軍飛行的13年里,劉洋遇到的大大小小緊急情況數不勝數。飛機撞鳥、機翼結冰、剎車失效、發動機震動……一次次行走在危險的邊緣,一次次經歷生與死的考驗,卻一次次升華著勇氣和力量。
航天精神在磨礪中閃耀星河。航天精神不僅鼓舞著航天工作者奮發向前,也激勵著每一個熱愛那片璀璨星河的人。公開課上的星空攝影師葉梓頤就是被那片星河吸引的人。因為一顆美麗的流星,她從小就在心底埋下了探索星空的種子。為了拍攝一張整個極晝太陽軌跡的照片,她帶著6臺相機在南極的野外站了28個小時。為了協助國家天文臺選址,她踩著風化后隨時可能掉落的石頭爬上賽什騰山,因為那是觀測天象、拍攝星空最好的位置。當裝著自己所有攝影作品的硬盤徹底損壞后,她毅然選擇重新開始“從0到1”,要拍出超越自己之前作品的照片。
當有青年學生問到如何才能加入航天事業隊伍中時,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有效載荷運控中心主任、研究員郭麗麗表示,除了專業要求和素質潛力,更要看年輕人是否能認識到這份工作的價值和使命,“眼里有沒有光,心中有沒有火”。真摯的熱愛、執著的追求、堅韌的意志和過硬的作風,是航天人缺一不可的精神品質。
活動最后,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通過視頻用32個字向廣大年輕人寄語,也道出了中國航天事業與航天精神閃耀浩瀚星河的奧秘:“基礎堅實、樹大根深,交叉融合、創新發展,胸懷壯志、強國夢想,自立自強、勇攀高峰!” (科技日報北京4月24日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