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都芃
拿出手機,對準商品條形碼掃描,一聲清脆的“嘀”聲后,你可以查詢到這件商品從原材料到完成加工送到你手中的全部信息。這是工業互聯網標識在日常消費生活中常見的應用之一,但也只是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的“冰山一角”。在更為廣闊的生產領域,工業互聯網標識正發揮著愈加不可替代的作用。
4月20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北京泰爾英福科技有限公司等80余家標識產業建設單位共同參與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
【資料圖】
《報告》在細致走訪、詳細調研的基礎上,對當前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的整體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對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進行提煉分析,提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十大趨勢,并針對當下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給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產業新形態涌現
“在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上,目前我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工業互聯網標識的產業實踐,在覆蓋行業的門類和深度上,我覺得這些實踐在全球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在2022年11月20日舉辦的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對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取得的發展進行了高度評價。
標識可以理解為“身份證”,能夠賦予每一個設備、產品、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身份。解析則是分布式的標準化計算體系,通過這個計算體系能夠查詢標識背后的信息。以此實現更多產品、設備、流程的數字化,讓數據在生產過程中自由流動,從而推動整個工業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
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是支撐萬物互聯互通互操作的神經樞紐。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所長羅松表示,我國已進入全面發展數字經濟的新階段,工業互聯網標識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自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服務能力、服務規模和服務層次不斷提升,圍繞標識解析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標識節點運營和標識應用及解決方案等涌現了一批富有創造性的企業并逐步萌生出一個新產業的形態。
深度參與《報告》撰寫的北京泰爾英??萍加邢薰臼袌鲅芯恐魅我嗢o認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為工業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之一,同其他新基建一樣具有強外部性、公共產品屬性、受益范圍廣、規模經濟等特點,而其基礎設施的定位也決定其相關建設需要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應走在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前面。當前階段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并取得了顯著成果。
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謝家貴指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自2018年啟動建設以來,吸引并孵化了一批有創造力的企業。2022年底,國家頂級節點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和武漢五大城市完成部署上線,兩大災備節點也已經在南京和成都上線運行,標志著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5+2”國家頂級節點全面建成。截至2023年4月,二級節點累計建設284個,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40個行業,累計標識注冊量超過2663億,接入的企業節點數量超過25萬,實現產品設備、過程流程和產業協同層面的全覆蓋。
“強產弱業”困境待解
雖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此次《報告》中特別提到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目前仍處于“強產弱業”的現狀,是從建設期到規?;瘧玫倪^渡期和陣痛期,具體體現為“強產”“弱業”,即作為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當前還沒有產生基于標識解析體系的成熟商業模式。
《報告》基于對80多家企業多種形式的調研,獲得了豐富的一手數據。根據《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52.24%的二級節點企業在免費提供標識注冊服務,二級節點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仍是商業模式?!翱傮w上,目前二級節點企業的運營服務仍以免費為主,尚未出現具有較強號召力和可復制性的選項。這種特征符合產業萌生階段的發展邏輯。但不可否認的是,有效的商業模式是產業形成的必要條件,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和精力在商業化的探索上?!币嗢o說道。
調研數據顯示,企業暫未接入標識解析體系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第一,對工業互聯網標識的價值無感知;第二,對數據安全和敏感數據上網有擔憂;第三,現有系統的改造成本高;第四,等待政府的補貼政策;第五,已有標識系統,轉換成本高。
《報告》中指出,導致企業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四個方面,首先是優質應用供給不足,尤其是發揮標識解析體系“多跨”能力(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區)的應用供給不足;數據能力仍需加強,數據安全性、數據管理能力仍需提升;政策角度需更多元,在當下發展初期階段,標識產業仍然需要更加普惠和多元的政策支持;應用場景探索任重道遠,二級節點企業需要跳出自身企業范圍,告別“自產自銷”階段,為行業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
深耕藍海 未來可期
姚亞靜認為,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在當前階段所面臨的問題符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是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她相信在未來各方努力下,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有機會將過渡期和陣痛期轉化為窗口期。
《報告》中總結了工業互聯網標識產業的十大發展趨勢,(一)總體趨勢:根植藍海,未來市場空間可期;(二)應用發展趨勢:標識產業生態逐步完善;(三)應用發展趨勢:深度應用探索卓有成效;(四)應用發展趨勢:綠色低碳應用全面啟動;(五)技術發展趨勢:數據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六)技術發展趨勢:主動標識發展空間巨大;(七)技術發展趨勢:基礎服務能力持續迭代;(八)政策發展趨勢:維持力度同時聚焦應用;(九)運營發展趨勢:運營額外價值逐漸顯現;(十)運營發展趨勢:新類型的節點逐步發展。
中國信通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劉陽表示,隨著網絡連接能力的不斷增強,“聯網”的人、機、物越來越多,標識的需求和作用也越來越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國的標識數據網絡,2023年標識體系將從規模、節點、應用、產品和數據五方面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
針對調研階段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泰爾英福行業研究專家梁雪松認為業內各方都應重視起來,有所行動。如針對企業最為關心的數據安全問題,他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完善標識解析體系的數據治理能力,對數據進行分類和分級管理,以建立可信的數據環境,加強對數據隱私的保護,確保標識數據的來源和完整性,并支持基于身份和屬性等方式的訪問控制。通過鏈網融合,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的區塊鏈基礎設施來進一步解決數據信任的問題,實現數據的可信共享交換,包括原始數據的不出域、數據的‘可用不可見’等。”
著眼未來產業發展空間,梁雪松表示,每個行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對于上下游的數據貫通都有明確需求,這其中,制造業、零售、金融、“雙碳”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于數據的貫通可能有著更強烈的需求。如“雙碳”領域需要對能源供給、調度、使用等用能全鏈條,排放、檢測、監測數據分析等排放監管全鏈條進行數據的貫通,以實現統籌管理的目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在電池資產運營、電池銀行、充換電運營、電池回收、新能源保險、政府監管等方面都有數據貫通的需求,以實現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目前,針對上述領域已有針對性產品開發,如中國信通院指導建設的綠色低碳標識體系,可支撐可信的綠色碳數據的查詢、共享;以及不久前泰爾英福與松下四維聯合發布的全球首個新能源電池產業Web3創新應用“有象BetteRRRy新能源電池公共服務平臺”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