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近日,記者從蘭州海關獲悉,今年以來,蘭州海關積極整合資源,優化產業結構,增強鄉村造血功能,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資料圖)
“苦藥材”種出“甜日子”
驚蟄剛過,在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的枉子溝村,氣溫回暖,村民茍建新已經忙碌起來。他在2022年冬季采收的中藥材當歸經過分選、晾干、包裝,正在裝車,即將外銷。
枉子溝村地處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最南端,與甘南藏族自治州、定西市接壤。這里年均氣溫6.8℃,海拔2000米以上,屬于高寒陰濕地區,十分適宜種植中藥材。
蘭州海關經過深入調研,確立“因地制宜、以山為主、發展特色、示范帶動”的產業振興思路,鼓勵引導村民以合作社和村民互助小組為基礎,不斷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同時,邀請產業帶頭人現場傳授技術,引導村民改變“即挖即賣”“斷堆”等傳統做法,通過中藥材分選、分級、干制等加工方式,收益比傳統做法增長15%以上。
“最近藥材行情好,我自己家種的,加上合作社收購的,都已經分選、晾干,這些當歸增收8萬元沒問題。真沒想到,‘苦藥材’種出了‘甜日子’!”茍建新樂呵呵地說。2022年,茍建新種植中藥材18畝,毛收入12萬元,家庭人均收入超過9500元。
目前,中藥材種植已經成為康樂縣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2022年,蘭州海關定點幫扶的5個村推廣種植柴胡、當歸、羌活等中藥材300余畝,種植面積達2600余畝。
“趕著”牛羊奔小康
“去年新添了5只小牛犢,今年馬上能再添6只,這樣一來就有36只了。我準備新修一間牛舍,讓小牛犢們舒舒服服地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家’。養得好,也不愁賣,我們的牛可以直接賣到康美公司,價錢比市場上還要高一點。”天氣轉暖,扎那山村養牛致富帶頭人石增壽就對致富產業有了新的盤算。
石增壽口中的康美公司,是康樂縣最大的集牛羊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蘭州海關指導幫扶下,該公司不斷完善質量安全體系,完成對美國推薦注冊,牛肉醬罐頭等系列產品實現出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成為蘭州海關支持牛羊養殖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蘭州海關定點幫扶村成立5個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19戶農戶發展養殖業,養殖西門塔爾、牦牛等132頭,跑山羊200余只。隨著牛羊肉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群眾養殖收益不斷增加。
“花兒”唱出新生活
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的故鄉。經過全面深入的調研摸底,蘭州海關駐村幫扶隊決定深耕“花兒”優勢,支持發展特色文旅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花兒”由臨夏回族自治州群眾即興創作,均為方言傳唱,對傳承和推廣都帶來不小難度。蘭州海關駐村幫扶隊主動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合作,請當地群眾幫助,收集整理“花兒”歌詞,形成“花兒”唱本。聯合甘肅省高校,深入開展“花兒”文化研究,相關研究項目獲得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立項。
“我們依托蓮花山‘花兒’風情小鎮建設項目,通過建設‘花兒’博物館,讓游客在聆聽參觀‘花兒’發展沿革的同時現場觀看當地群眾的‘花兒’表演。”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蓮麓鎮鎮長李植說,“這次集傳承與推廣于一體的方式,目的是讓更多人喜歡‘花兒’,傳唱‘花兒’。”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振興,需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蘭州海關駐蛇路村第一書記洪天暉介紹,將立足實際,做好“土特產”文章,持續挖掘產業潛能,支持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支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