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相關資料圖)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34個研究所中,趙立欣是為數不多的女性所長。氣質溫婉、身形纖瘦的她卻始終沖鋒在“三農”的第一線,在工作中是一位妥妥的“拼命三郎”。因為在農作物秸稈、禽類糞便等農業廢棄資源高效利用領域取得的突破,趙立欣被稱作“化腐朽為能量”的魔術師。
趙立欣是全國人大代表,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也是一位母親。
“在我國農業系統有一批像我一樣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們把田間地頭當成實驗室,把豬圈雞舍作為工作臺,把農民群眾當成親人朋友。為了一項技術創新、一個實驗數據、一份研究報告,加班加點忙實驗。鉆大棚、進牛舍,風吹雨淋、蚊蟲叮咬、曬傷爆皮……都成為了她們的家常便飯。”趙立欣笑著說,“但是,當取得一個個技術突破,看到農村面貌一點點改變,聽到農民一次次滿意的笑聲,我們就感到已經得到了最好、最大的褒獎。”
一直以來,趙立欣都在為女性科技工作者鼓與呼。她知道,女性科技人才往往需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在懷孕和哺乳期還面臨著職業發展暫時中斷和產后回歸崗位等難題。要做出成績,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犧牲。
如何進一步發揮女性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讓更多的“她力量”在科學舞臺上閃耀?
2021年4月,科技部會同全國婦聯等12個部門出臺了《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從培養造就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等6個方面提出了16項具體措施。
“這對激發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活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趙立欣深有感觸。
2022年全國兩會,趙立欣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切實把上述出臺的措施落到實處,二是制定高層次女科學家培育規劃,三是關心女性工作者身心健康。
今年,趙立欣繼續關注著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發展。
“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政策,涉及到多個部門和單位,建議各部門進一步細化,并將這些措施納入考核,真正落地實施。”趙立欣建議,在科研崗位招聘、科研條件建設、科研合作交流和進修培訓等方面中,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并制定階段性目標;也應加強對科研女性的心理健康服務,協助女性獲得更多的家庭支持。
巾幗不讓須眉!在趙立欣心中,農業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科技創新方面“大有作為”,在鄉村振興中仍將“大有可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