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王亞雄 王靜
在甘肅渭源,中藥材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渭源縣以建設“全國道地中藥材藥源基地”和“全國精致飲片加工基地”為目標,按照“南歸北參川芪”的區域布局和“一帶兩極三中心四片區”的產業格局,促進中藥材產業向標準化、園區化、工業化、品牌化轉型升級。
“標準+規模” 產業鏈條化
(相關資料圖)
渭源縣新寨鎮是渭源白條黨參的核心產區,今年依托中藥農藥“世創植豐寧”示范推廣應用項目的實施,在全鎮大力推廣“科技黨參”種植,從栽培、主要病蟲害識別綠色防控、農藥安全施用等關鍵技術對種植戶進行系統培訓。新寨鎮鎮長王彥軍表示,全鎮依托“白條黨參”地理品牌優勢,示范帶動974戶種植戶,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以上,投入資金500萬元,建成萬噸中藥材趁鮮加工車間1座,輻射帶動全鎮形成初級加工“小作坊”53個,并因地制宜發展黨參蜜、黨參醋、黨參酒等產業,實現“白條黨參”產值達到4.3億元。
渭源縣依托12個科技服務團隊,將9名國家科技特派團成員充實到“中藥材產業技術人才服務團”,在全縣109個村采取集中教學和田間地頭指導等方式,開展黨參、當歸、黃芪等中藥材標準化規范化種植培訓。同時組織科研人員開展生產質量控制和中藥材生產信息追溯體系建設研究,對中藥精制飲片和藥膳飲片生產工藝、技術標準、加工設備進行研發,制定藥材標準化種植、種子種苗繁育、產地加工、質量檢驗等關鍵環節的質量技術標準體系。
圍繞固底板、補短板、鏈長板,打造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體系,抓好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做實前端,抓好綠色工業體系建設做強中端,抓好品牌培育、產品銷售做精后端,持續在強基地、壯規模、延鏈條、優品牌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以中藥材提取、制劑、中藥健康產品為特色的中醫藥產業鏈,不斷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引導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2022年,渭源縣建立成果示范基地15個,確定13項轉化成果、技術交易額2億多元。新選派科技特派員44名,科技特派員參與引進新品種17個,申報實用新型專利2項,命名縣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2個。
“園區+工業” 產業集群化
渭源縣以科技為支撐,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攻破難點,打通堵點,不斷做優做強飲片加工、中藥制劑、配方顆粒、功能保健品等主營業務,于2010年開始建設的渭源縣工業集中區現有企業65家,其中中醫藥加工類企業46家,全縣通過GMP認證的30家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全部在工業集中區內,全縣規上企業和科技型企業科技特派員覆蓋分別達到47%和82%,全方位為全縣中藥材產業賦能。
位于該集中區的渭水源藥業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依托渭源縣中醫藥產業院士(專家)工作站,聚集產學研醫等中醫藥創新資源開展聯合攻關,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2022榮獲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公司目前已開發黨參、當歸、黃芪等道地中藥精制飲片小包裝系列產品30多種,2021年產值突破億元。現使用‘渭水源’商標,擁有專利8件,累計開展科研項目19項,投入科研經費684萬元。” 公司科技特派員尤世煒說。
2022年,渭源縣建成“百千萬”標準化基地3.1萬畝,中藥材產量達11.5萬噸,10個中藥材趁鮮加工車間投產,加工能力達到6萬噸,總產值達到44億元。“我們以‘強科技’行動為引領,聚焦科技政策落地、科技項目凝練、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人才發展新格局,做到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構建生態型、全鏈條、集聚化中醫藥產業發展體系,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渭源縣科技局局長張衛軍說。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