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LHC“第三輪”運行期間第一次鉛-鉛對撞事件。圖片來源: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
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23日報道,近日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開展的測試中,鉛原子核被加速并發生了核子—核子碰撞,對撞能量創下5.36太電子伏特紀錄,為2023年以后開展的鉛—鉛對撞奠定了基礎。
今年7月,LHC成功啟動第三輪運行,以創紀錄的13.6太電子伏特的能量進行了質子-質子碰撞,并于近日開展了上述鉛原子核對撞。鉛核包含208個核子(質子和中子),被用于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研究。其中物質的基本組成夸克和膠子不局限于核子內部,而是可在更大范圍內移動并相互作用。
為開展上述對撞實驗,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離子注入器復合體經歷了一系列升級,為高亮LHC的鉛離子束總強度加倍作準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內使用“動量滑移疊加”技術:兩批4束間隔100納秒的鉛離子“滑移”,以產生一批間隔50納米的8束鉛離子,這將使注入LHC的束流總數從第二輪運行期間的648增加到第三輪運行期間及以后的1248。所有升級完成后,LHC將提供比以往運行高10倍的重離子碰撞次數。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指出,上述對撞測試也是LHC開展的大型重離子對撞機實驗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實驗專門研究鉛離子碰撞。LHC上其他實驗也借助這次測試來調試升級情況及新安裝的子系統。其中超環面儀器測試了其觸發器軟件的升級情況,以增強第三輪運行期間的重離子物理數據采集。緊湊介子線圈升級了其讀取、數據采集、觸發和重建鏈的幾個組件,以充分利用高能鉛—鉛碰撞。LHC底夸克實驗開始在粒子數量非常大的鉛—鉛對撞下調試其新探測器。研究人員希望2023年及未來幾年的重離子物理學能取得豐碩成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