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實習生 柳鑫
11月23日,在江蘇省江陰市科技節?人才創新周開幕式上,該市市長包鳴亮出一份科技創新發展的成績單:目前,江陰建成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家,建成諾獎得主研究院7家、企業院士工作站61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1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72家……成功躋身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
“進入發展新賽道,面對新挑戰,江陰順應時代大勢,搶抓時代機遇,全力推進‘霞客之光’創新攻關計劃,積極打響‘科創江陰’品牌,擘畫‘產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的發展藍圖,創新驅動、人才引領已經成為推動江陰現代化建設的強勁引擎。”包鳴說。
近年來,江陰把科技創新擺在最突出位置,深入開展“科技新長征”,圍繞加快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出臺“科技創新20條”“創新發展16條”“科技人才25條”等政策措施,發布“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科技賦能樓宇三年行動計劃等,形成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對產業發展不同時期、對人才引育不同類別全覆蓋的科技人才創新政策體系,營造“產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的濃厚氛圍。
同時,該市全力打造科技創新“新T臺”,全面推進“科創江陰”建設,加速構建“一灣一谷一區一港”創新格局,大力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行動,把江陰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科創中心。
包鳴介紹,江陰在引進創新資源和創新人才上,切實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面落實“暨陽英才計劃”升級版2.0,完善人才服務保障機制,加快建設現代化人才發展體系,讓江陰成為人人向往、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創新人才集聚高地;把做優環境作為最重要任務,傾力厚植創新生態“營養土”,樹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鮮明導向,打造獨具特色、包容寬厚的制度環境,發揮“店小二”精神,提供“保姆式”服務,讓創新創業動力更強勁。
江陰市副市長陳涵杰介紹,江陰實施“南征北戰、東西互搏”戰略、“霞客之光”產業自主創新攻關計劃,其中發布重大專項技術需求8個、成果轉化關鍵技術和重點研發需求291個。在全省同類城市率先出臺《科技保險費補貼項目管理辦法》,累計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各類貸款超50億元。
“下一步,江陰將立足新發展階段,更加堅定地實施‘產業強市、創新驅動’戰略,規劃布局創新‘硬核’,提升放大科技‘當量’,啟動實施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培育、高能級科創載體攀升、高層次科技人才引育、全方位創新生態營造‘五項工程’。其中,到2024年,科創載體達300萬平方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2000家。”陳涵杰表示。
本屆江陰科技節·人才創新周,江陰還舉辦了光伏中心首屆理事會、長三角(江陰)科技創新論壇、表彰了一批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等,并將組織開展科技人才政策推介、產學研合作對接、人才交流洽談等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打響“科創江陰”品牌,加速傳統產業向綠色、智能、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柳鑫?攝)
關鍵詞: 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