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朱麗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主的癡呆疾病及老年增齡性認知障礙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的健康生命質量。為更好地推動北京市腦健康體檢及癡呆風險篩查工作開展,8月29-30日,2022年北京市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及老年癡呆防治行動啟動會暨培訓會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關注老年人認知障礙及癡呆早期防控問題。2019年5月,《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明確規定為“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的結果性指標;2020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老年癡呆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了癡呆風險篩查率達到80%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已于2019年至2021年連續三年開展了老年人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項目,累計為北京市近50萬老年常住居民提供腦健康體檢及癡呆風險篩查服務。
2022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繼續在全市開展老年人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及老年癡呆防治工作,服務人群為轄區65歲及以上,近兩年未參與過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的老年居民,專業機構將提供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及個體化認知訓練干預指導。對有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病史或近一年主訴記憶力下降情況的居民,可將年齡下限調整至50歲及以上。對既往兩年內參與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已查出認知障礙風險的老年居民開展腦健康追蹤、隨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醫內科學、神經內科學專家王永炎在大會上表示,當今已進入高概念、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的時代,數字化腦健康篩查工具、數字化認知康復療法必將成為老年人腦健康的“守門人”。王永炎院士期望,能探索一套可應用推廣老年腦健康體檢的北京方案,打造出適合中國本土特色的數字化腦健康篩查及認知康復數字療法新模式。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在致辭中強調,解決腦健康問題的關鍵在于早篩查,早發現、早干預。解決的路徑在于腦健康概念的普及、大規模數字化腦健康快速篩查工具的應用,以及數字療法的推廣和驗證,最終形成全周期腦健康及相關神經精神系統疾病的精準預防診治的健康中國建設格局。
此次培訓采用線上集中授課講解與考核的方式,為培訓人員講授癡呆相關疾病的早期篩查、診斷和干預的專業知識;講解腦健康體檢(癡呆風險篩查)應用平臺操作方法及腦健康管理及風險人群干預服務流程,并在每天培訓課程后安排了考核環節。兩天的培訓內容為確保腦健康體檢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必要前提與重要保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