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7月23日,2022年數字經濟與生命健康產業融合發展長蕩湖峰會在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舉行。峰會圍繞“數字經濟與生命健康產業融合發展”主題,聚焦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動態。峰會上,國內首部DNA存儲行研報告《DNA存儲藍皮書》正式發布。
國內首部DNA存儲行研報告《DNA存儲藍皮書》,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智造、深圳國家基因庫共同發起,歐陽頎、元英進、楊煥明、樊春海四位院士作序指導,聯合多家單位共同發布。藍皮書主要圍繞大數據存儲的未滿足需求、DNA存儲的技術路線、應用和產業發展展開,旨在響應我國大數據和數字經濟戰略,特別是“BT和IT融合”前沿方向,傳播DNA存儲先進技術,加速學術交流和產業協作,推動生命科技普惠和產業融合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DNA存儲藍皮書》發布儀式。華大集團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副校長元英進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理事長楊煥明通過視頻為本次峰會致辭,表達了對DNA存儲技術的展望,并表示期待DNA存儲藍皮書助力生命科技和大數據的普及、轉化和創新創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副主任歐陽頎以“DNA存儲”為主題,探討了DNA分子信息儲存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提出海量數據安全存儲面臨材料不足、能源消耗的問題,未來將以任務為導向,進一步推動BT和IT的融合。同時,他高度認可了華大的基礎研發能力,以及在DNA合成技術上的全國領先性,期待華大實現更多突破。
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正式揭牌。華大集團供圖
圍繞“生命健康產業”,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分享了生命科學的“讀”“寫”“存”三個方向,以及華大實現工具自主可控的歷程和重要性。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在以“合成生物學”為主題的演講中提到,目前,合成生物學與DNA測序技術被并列為基因行業的戰略技術,“我們希望在高通量平臺支撐的基礎上,合成生物學能推動和支撐生物醫藥、生物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打造百億級的產業集群。”
DNA存儲研討會環節,在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合成生物學首席科學家沈玥的主持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蔣興宇、擎科生物副總裁杜軍、華大智造執行副總裁劉健、華大松禾生科基金管理合伙人曾曉玉分別從學術、技術、產業和投資的角度分析了DNA數據存儲的需求、技術路線、產業現狀和未來展望。
在圓桌論壇環節,徐訊與生工生物董事長王啟松、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等嘉賓展開了熱烈討論,提出DNA合成離期望應用可能還有兩個數據量級的成本差距,但類比測序成本以超過摩爾定律的速度下降,相信DNA合成技術以及對應的DNA存儲應用也會更快服務于大眾。DNA存儲目前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從1到100的發展還需要政府和資本的助力,BT和IT的融合。相信生物科技的進步和革新,將會帶來生物經濟的持續繁榮,造福民生,推動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在峰會期間,常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林,華大集團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共同為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揭牌;金壇區委常委、金壇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健,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監事長劉斯奇共同為金壇區生物醫藥孵化器揭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