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侖
經過一個多月的抗疫鏖戰,吉林省實現疫情防控社會面清零。這既是吉林人民與防疫工作人員艱苦奮斗的成果,也離不開各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此前,吉林省突發疫情,百姓工作生活受到影響。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第一時間在吉林省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吉林省委宣傳部快速部署,組織了一批又一批黨員干部志愿者,讓黨建旗幟在抗疫一線飄揚。
作為此次疫情期間提供志愿服務的一員,吉林省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長期活躍在社區抗疫一線。憑借多年的搶險、抗疫經驗,華益黨支部書記兼秘書長岳雷帶領志愿者為居民提供采買食物、代購藥品、配送上門等服務,還創新應用企業微信政務版工具搭建抗疫協作平臺,與居民一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數字城墻”。
連接社區及居民,讓服務更精準高效
疫情襲來之處,吉林省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就下沉到各個社區,為小區內的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志愿服務。
“當時許多社會公益機構捐來了物資,我們最開始是負責將捐贈物資發放到社區和居民手中。逐漸發現很多居民買菜、買藥不方便,我們需要幫忙采購很多其他的東西。”吉林省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黨支部書記兼秘書長岳雷回憶道。于是,在配合發放捐贈物資之余,志愿者們還兼顧起了幫助居民們買菜買藥等工作。
“我們社區物資不夠了”“家里快沒菜了”“我這高血壓藥沒有了,能不能幫忙買藥”…… 在對接居民需求的過程中,龐大繁雜的信息對接、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人手與物資的調配等占用了協會相當多的時間。
“我們服務的大部分居民都會用微信,而企業微信可以與微信相通,居民使用沒有門檻,協會通過企業微信建群管理的成本也非常低。”岳雷表示。
通過建立的各種服務、買菜、帶藥、心理疏導企業微信群,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不僅能夠及時把最新防疫通知、政策要求快速下發給居民,打通社群抗疫的“最后一米”,還能直接在群里收集居民的物資和服務需求,方便后續網格員、居委會等登記、調配。
“有時候團隊一天能建20多個買菜買藥群,用軟件自帶的‘收集表’功能去收集居民需求,效率快、缺漏少,對于特殊人群及基礎疾病患者,還能提供標簽管理,便于我們準確掌握需求。”岳雷說。
目前,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已經累計組建超400個居民群,對接服務居民人數8485人,采集需求信息1600余條,配送物資500余次。
搭建抗疫協作平臺,提升志愿者協同能力
從3月中旬開始,在企業微信團隊的協助下,華益愛心志愿者協會僅用三天多時間就完成了吉林省委宣傳部志愿者抗疫協作平臺的搭建——這是一個集上萬志愿者協作溝通、千萬級物資發放跟進、居民訴求即時回應等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平臺。平臺設有志愿者招募小組、培訓組、物資保障組、尋醫問藥、解憂工作組等架構,明確了各小組的職能和協作方式,大幅提升了志愿者之間的認可度和凝聚力。
通過企業微信,志愿者成員能迅速了解彼此的身份職責,降低了信任門檻和溝通成本。此外,統一的對外標簽身份也能強化居民對志愿者的信任,有利于高效開展服務工作。
“最多時,每日接待咨詢量提升至5000余次,招募志愿者2000余人,所有志愿者的企業微信都是有政府認證標簽的。帶著這樣的標簽,會更容易開展工作。”岳雷說。
截至目前,志愿者抗疫協作平臺已對接長春100余個社區,占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精準發放了其中180多個社區的抗疫物資;此外,平臺還組建了一支70人的社區消殺志愿者團隊,投入設備700臺,在長春市社區及高速口進行每日消毒工作。
未來,企業微信政務版將成為志愿者協會工作中的常態化工具,產品團隊也會根據志愿者的工作和服務場景,開發和完善更多的辦公協作、服務居民的數字化應用工具,幫助政府、社區、志愿者組織高效運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