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熊新翔
拿起手機,通過小程序測一測,就可以評估自身患癌風險。4月12日,在重慶市第二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上,重慶市癌癥中心和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結合重慶區域居民遺傳背景、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等,研發的重慶居民癌癥自助風險評估小程序上線。
重慶市第二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儀式現場。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圖
今年計劃對重慶市20萬人進行風險評估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新發腫瘤1930萬人、死亡1000萬人。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發布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406萬人、死亡241萬人。2021年重慶新發癌癥病例近10萬人,5.6萬人因癌癥死亡。
2021年,重慶市正式啟動癌癥機會性篩查與早診早治項目。該項目由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牽頭,通過對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宮頸癌、甲狀腺癌及前列腺癌九大常見癌癥開展危險因素調查和高危人群評估、指導其進行個體化癌癥篩查,以發現早期癌癥和癌前病變,實施干預措施,達到降低癌癥發病率和病死率、延長患者生存和減輕癌癥負擔為目的。
“長期臨床實踐證明,癌癥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通過正確預防手段和科學規范篩查可以減少癌癥發生。”重慶市腫瘤防治辦公室負責人何美介紹,2022年該項目將進行20萬人的患癌風險評估,并對3萬人次的癌癥高危人群進行臨床篩查。項目今后還將對篩查出的陽性人群進行隨訪。
35-74歲市民可自愿申請參與評估
癌癥自助風險評估系統是基于美國哈佛癌癥風險指數,結合重慶人群遺傳背景、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建立適合重慶人群特點的九大常見癌癥的自助風險評估系統,初篩出精準的癌癥高危人群,為其制定個體化的癌癥篩查方案。
項目篩查對象為年齡35-74歲(以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為準),未被確診為癌癥或嚴重心、腦、肺疾病或腎功能障礙的居民。凡符合條件且自愿參加的居民,可關注“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微信公眾號,點擊“便捷服務”,再點擊“風險評估”填寫相關信息,自行進行免費癌癥風險評估。
若被評估為癌癥高危人群者,系統將指導、建議其到定點篩查醫院開展相應的癌癥篩查。其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糞便隱血試驗(FOB)和幽門螺桿菌(Hp)三項檢測項目免費,其他篩查項目需自費(主要篩查方法見下文),定點篩查醫院將選派具有相應資質的人員承擔篩查任務。
2022年,重慶在原有6個項目區(沙坪壩區、南岸區、合川區、永川區、涪陵區、墊江縣)基礎上,新增九龍坡區、江北區、巴南區、大渡口區、渝北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開州區、武隆區、忠縣、巫山縣、城口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等16個區縣,以及兩江新區開展項目篩查工作。
附:主要篩查方法
肺癌:低劑量螺旋CT檢查
乳腺癌:乳腺超聲+乳腺鉬靶檢查
大腸癌:普通腸鏡,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食管癌和胃癌:普通胃鏡,指示性活檢病理檢查
肝癌:甲胎蛋白(AFP)+腹部超聲檢查
宮頸癌:宮頸脫落細胞檢查(TCT)+人乳頭瘤病毒檢測(HPV)
甲狀腺癌:超聲檢查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肛門前列腺指檢
關鍵詞: 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