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 實習記者 孫越
自2021年12月揭牌至今,由鄭州市科技局、啟迪科技服務集團合作共建的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已運行3個月有余。日前,科技日報記者來到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實地探訪該市場的動態。
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是推動河南科技發展的一項“引水工程”,是深入實施“十大戰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重要平臺之一。鄭州技術交易市場總經理賈燕琛表示,作為智慧島“三空間、兩平臺、一示范”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深度融合智慧島發展目標,加快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培育技術交易生態體系,成為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匯聚和高效配置的綜合性科技服務平臺。
據介紹,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按照“公益性+市場化”建設模式,構建“一網一廳多驛站”的技術轉移服務第四方平臺。其中“一網”指線上互聯網群組,“一廳”則是市場綜合服務大廳+各區縣分中心,“多驛站”是依托院所高校、技術轉移機構成立的技術經理人驛站群。賈燕琛介紹,第四方平臺的定位就是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公益性的體現。賈燕琛表示,第一二三方機構分別是企業、院所高校、服務機構,鄭州技術交易市場作為第四方平臺不與上述三方機構爭利,而是扮演信息中介、平臺中介的角色,為各方需求提供服務。
3月30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調研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時強調,要堅持市場化運營,提升知名度、權威性,高水平打造集交易、轉讓、融資、孵化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建設中部地區創新資源、技術要素流通樞紐。
“市場化方面主要體現在運作模式上。”賈燕琛說,鄭州技術交易市場以啟迪科技服務集團為載體,后者有靈活的市場運營方式,并在國內進行了多年的科創生態體系深耕,再加上其在國外的科創孵化網絡,便于調動各類資源、參與到技術交易的工作中。
“啟迪科技服務集團作為全球科技服務的龍頭企業之一,2020年落戶鄭州,在全球范圍擁有孵化基地,同時也擁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新網絡,參與到鄭州技術交易市場的運營,體現出公益性與市場化‘鑲嵌式’結合。”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啟迪科技服務集團總經理譚偉說,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都需要時間,這就要求科技服務具有長期投入、持續性付出,也就是其公益性最直觀的體現。
提升鄭州市技術合同年度成交額是鄭州技術交易市場的首要工作指標。賈燕琛說,達成千億目標的時間節點初步設定在2025年,屆時將隨著市場逐步成熟輻射全省,形成全省聯動、資源共享的“技術要素市場”生態體系,并沿黃河流域、中部地區拓展,力爭成為全國重要的技術要素流通樞紐。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河南省技術交易的“主攻方向”。截至2021年11月,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先進制造、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3項分居成交額排名前三位。這和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反映的情況基本一致。賈燕琛介紹,先進制造、汽車裝備是現階段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內對接較活躍的專業領域。
鄭州技術交易市場首創的“能力交易”模式引人注目。
賈燕琛介紹,“能力交易”模式就是把高校院所傳統“推”成果的方式轉變成“曬”科研能力的方式,讓技術供給雙方無縫銜接,推動“定制化”成果成為新潮流,加速成果轉化和供需對接。
“今年以來,鄭州技術交易市場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通過各渠道發布標準化‘技術能力清單’50余個。”賈燕琛說。
長期以來,技術轉移的一大難點是供需匹配度不高,成果實際轉化率低,大概不足10%,原因在于科研人員對商業市場的敏感度有限,經過一定時期的研發,技術成果要么錯失了市場機遇期、要么缺乏和市場需求的匹配,導致技術成果難以轉移轉化,這是對科研資源、研發時間的雙重浪費。
賈燕琛表示,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提供全鏈條、全流程服務,覆蓋技術需求發布與對接、技術經理人跟進服務、技術合同簽訂、服務價款結算、合同見證保全等環節,“能力交易”模式的合作也具有定制化特點,比如專家指導、聯合研發攻關等。
“啟迪科技服務集團在全球80多個重點城市的創新網絡中擁有近200個孵化網點和基地,已累計孵化企業超過10000家,和全球近100家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擁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新網絡。啟迪科技服務集團參與到鄭州技術交易市場的運營,體現了和市場化的完美結合。利用啟迪在全球的創新網絡,我們能夠聯系約2萬家科技企業,10萬名高層次科技人員,迅速地把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做大做強。”譚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