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記者3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由該院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項目“基于大數據的慢病風險防控服務體系建設”項目日前通過實地評估驗收。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減少可預防的慢性病發病、死亡和殘疾,促進全生命周期健康,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然而,由于慢病預防資源有限、非藥物干預普及率低、并發癥預防手段缺少等問題,導致慢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病率持續增長,低齡化趨勢明顯。
針對這種情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主動健康團隊經過兩年的攻關,突破了慢病早期預警、非藥物干預方法及并發癥篩查技術等關鍵技術,提出了三類整體解決方法: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研發智慧健康小屋系統,實現“篩查、指導、轉介”一體化,強化公共衛生慢病防控職能;面向健康體檢中心,研發檢后指導系統,提供慢病風險評估與個性化指導,拓展慢病防控渠道;面向個人用戶,研發互聯網+運動干預系統,提供便捷化運動指導,創新運動干預新路徑。在此基礎上,項目組經過兩年的示范應用,成功構建了目標一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合肥城域慢病風險防控網絡。部分相關技術成功轉化,如低成本體成分檢測技術、動脈硬化篩查技術已成功運用于多款國際一線穿戴產品。
在配合完成疫情防控任務的同時,項目團隊對近8萬人開展了慢病風險評估,對2.1萬人進行了綜合干預,對5.7萬人開展了運動指導,對1063人開展了精準干預。聘請第三方機構,全程進行了服務質量監督與效果評估。結果顯示,經過綜合或精準干預,慢病高風險人群與慢病患者的高鹽飲食、高油飲食、每周體力活動時間、飲酒頻率等生活方式,以及收縮壓、舒張壓、血糖、腰圍、BMI等生理指標顯著改善。此外,項目還開展了基于大數據的慢病歸因與流行病學研究,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發現。
來自安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省腫瘤醫院等單位的專家對項目取得的豐富成果和社會意義表示高度肯定,建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讓先進適宜技術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支撐作用。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