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如何為突發疫情的快速流調提供更科學、更精準、更快速、更高效的第一手信息,實現人員流動復雜場所的精準防控和風險預警?
3月30日,記者來到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北校門看到,所有進出人員需打開“我的常州”APP或支付寶,掃描校門崗張貼的場所二維碼,經場所“打卡”頁面顯示查驗信息符合要求,值班人員方才放行入校。
通訊員楊嘉文供圖
這就是常州正在推廣使用的防控“場所碼”,通過掃描各單位分別張貼的場所二維碼,“打卡”頁面將會顯示掃碼人員的最新蘇康碼狀態、疫苗接種信息、7日內最新核酸檢測結果信息、核酸檢測次數信息、目前所在場所信息、打卡時間以及行程卡信息等,即實現信息全匯聚、查驗一屏覽,能夠滿足疫情期間不同場所的通行要求。
常州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3月29日,該市各類場所已申領場所碼20.1萬個,掃碼打卡通行信息超過2900萬條,產生預警信息16.7萬條。
2021年9月,常州認真研判疫情形勢,超前謀劃,充分發揮信息化、大數據等技術能力,依托“江蘇政務服務網常州旗艦店”和“我的常州”APP用戶體系,在全省率先開通了“場所碼”申請入口,為每個公共場所生成專屬識別二維碼,標識該場所位置、場所名稱等信息。
通訊員束婧雅供圖
通過在醫療機構、農貿市場、餐飲場所、藥店、企業、小區等重點場所重點單位推廣使用“場所碼”,有效解決了過去部分場所入口管理不嚴、健康碼核驗流于形式等問題,達到了助力快速流調和風險預警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把“場所碼”作為防疫防控的重要技術手段,在開發、推廣和使用過程中,通過廣泛宣傳和發動,以“板塊+條線”的形式協同推進,市區兩級疫情防控指揮部不定期督查督導,推動全市各類場所快速申領使用“場所碼”,引導市民掃碼出行、軌跡留痕,有效織密了“城市免疫感知”精準防控網。
2022年3月,常州發生輸入性疫情,針對奧密克戎毒株傳播速度快,感染性、隱秘性強,易造成多點散發、集中爆發等特點,及時將“場所碼”信息與常州“城市免疫感知平臺”在管人員數據互通。
市民在任何場所掃描“場所碼”后,系統將立即進行信息比對,如該人員屬于“健康監測”等在管人員,場所打卡頁面將顯示紅色預警信息進行提醒,并同步短信和來電提醒。
此外,該人員場所“打卡”信息,也將第一時間推送至所屬網格,由網格員進行核實、勸阻在管人員不得進入公共場所,按要求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形成對人員快速跟蹤預警的閉環管理,有效將風險降低在最小范圍,避免向外擴散。
通訊員張雪松供圖
“卡口”車流量大,人員構成復雜,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重點要害部位。但僅靠人工排查,“卡口”一線進出管理效率不高、信息準確性也有不足。
為此,常州在場所碼的基礎上,依托“支付寶”“我的常州”APP及“城市免疫感知”平臺,快速推出“龍城暢行”證,進一步整合數據資源,更加精準匯聚蘇康碼、行程卡、48小時核酸檢測情況、企業消殺能力等,為企業快速貨運和實施精準管控,提供更可靠的大數據支撐。
關鍵詞: 江蘇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