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通訊員 粵市監
記者22日獲悉,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信息化系統(一期)日前正式在全省上線試運行。該系統為破解監管人機比困境,夯實企業主體安全責任,提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效能的重要舉措。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數據,2020年度全國人均監管設備數量為157臺,而廣東省縣(區)以上人均特種設備監管為995臺,為全國的6倍多。即便涵蓋所有市場監管所人員,全省人均監管設備數量也達到了584臺,為全國的3.7倍。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信息化系統的上線運行將為廣東開創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新局面,提供助力。
據悉,該系統共設政務、企業特種設備自主管理、特種設備信息共享等3個平臺,并在“粵政易”開發了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現場執法模塊。整個系統匯集全省系統特種設備許可、監察、檢驗數據、電梯維保、企業自主管理和隱患排查等數據,目前已對接廣東省政務大數據中心、廣東省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廣東省政務服務網、廣東省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廣東省電子證照系統等多個平臺,并預留了外部數據接口,以備未來實現與其他相關系統數據的對接。
為督促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該系統在企業特種設備自主管理平臺為企業建立設備使用管理臺賬和隱患排查風險治理兩個模塊。企業登錄平臺認領本設備后,按照模塊內設置的內容,以管理臺賬的方式履行使用管理人首負責任,確保設備、人員、制度等條件符合使用管理要求。
同時,系統設定13項檢驗過程中必要檢查上報的問題清單,由檢驗機構通過數據交換推送至監管系統和企業自主管理平臺,監察人員結合日常監察發現的問題,按照任務跟蹤模式,推動問題整改閉環。企業則在自主管理平臺中接收到相關問題后,自行進行整改,整改完成后,通過平臺約請監察機構實施復查,確保問題閉環處置。
關鍵詞: 特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