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梅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表示,當下不少年輕人選擇送外賣、送快遞,不愿進工廠當產業工人,導致制造業招工困難,這不利于社會長遠發展。他建議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鼓勵支持更多年輕人成為產業工人。
如今,外賣、網絡直播等吸引大量年輕人就業,不時引發人們的擔憂。從微觀而言,這些行業很多時候吃的是青春飯,干的是體力活,技術含量相對不那么高。年紀大了,或者若某些行業出現頹勢,個人想轉行再就業都存在一定困難。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制造業人才缺口達2200萬左右。近五年來,平均每年有150萬勞動力離開制造業。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年輕人都去送外賣,缺少產業工人的支撐,制造業從何談起?
然而,在這些“大道理”的背后,往往隱藏著客觀、具體、直白的真相。年輕人不愿意進廠當工人,有其深刻的原因——待遇方面,很多工廠不如送外賣;時間方面,工廠有嚴格規定,不如送外賣自由;工作環境方面,一些工廠工作環境不佳,不如送外賣可以看看風景,吹吹風……至于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見仁見智。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辛酸與快樂。年輕人選擇送外賣是多重因素的結果。對于這一現象,我們要理性看待、順勢而為、對癥下藥,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能各得其所。
要吸引年輕人成為產業工人,就要提高工人的待遇,改善工作環境,在管理方式、職業規劃、職稱評定等方面,讓他們看到希望和未來。同時也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靈活就業越來越流行,相關部門要順應需求、及早謀劃,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
選擇成為產業工人,可以為中國制造添磚加瓦;選擇送外賣、送快遞等,可以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貢獻力量。至于如何選擇,還是交給年輕人自己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