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通訊員 歐陽燦彬 嚴芳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利用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數據,系統分析了團隊開發的高效腺嘌呤堿基編輯器的脫靶效應,為提高堿基編輯特異性提供了新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腺嘌呤堿基編輯器引起的DNA脫靶突變在水稻染色體上的分布圖)
腺嘌呤堿基編輯器是從CRISPR技術發展的在基因組指定位置上進行編輯的編輯器,被廣泛應用于動植物育種、基因治療和基礎科學研究中,而脫靶效應是限制其應用的關鍵因素。腺嘌呤堿基編輯器含有CRISPR和腺苷脫氨酶兩個重要組分四套重要元件。團隊人員對利用四套腺嘌呤堿基編輯器創制的水稻植株進行了全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并進行了脫靶效應評估。這一研究成果也為腺嘌呤堿基編輯器的優化指明了新方向。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公益性科研機構基礎研究基金項目資助。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關鍵詞: 嘌呤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