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白山云科技董事長兼CEO霍濤計劃就數字經濟、網絡及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在《關于推動數字化勞動力在智慧法院建設中廣泛應用的建議》中,霍濤建議,推廣在智慧法院建設中數字化勞動力的應用,切實提升司法效率,讓正義“不再遲到”。
霍濤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發展變化和信息化時代全面到來,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日益多元,矛盾糾紛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對于司法效率也有新期待。人民群眾一般遇到真正的“麻煩事”才會打官司,但是大部分人印象中打官司還是“很麻煩”“很費時間”,數字化技術應該能夠在為法院搭建各類信息系統之外,發揮更大的能動性與影響力。
他認為,隨著司法需求的增多,法院工作壓力逐漸加重,法官、書記官等工作人員每天需要進行文書下載、案件錄入、數據查詢匯總等大量重復性工作,耗時長且容易出錯。同時,這些專業法律人才每天囿于大量事務工作,與其人才價值不匹配,還會導致法院基層崗位流動性強、不穩定等情況。
根據他的調研,目前全國部分數字化程度較高的法院已經應用數字化勞動力。以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為例,目前已在執行局、審管辦(研究室)等部門選取頻次高、耗時長的工作內容應用數字化勞動力,目前收案情況統計、月度庭審直播統計、執行通知文書及通用裁定制作、被執行人財產信息查控等在內的15項工作內容實現自動化升級,平均每天可節省人工操作用時30小時、減少人工操作點擊量9000余次。
數字化勞動力是由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AI(人工智能)驅動,模擬人點擊、移動鼠標等在電腦上的操作,可應用于各種規則明確、高重復度業務,可用來解放生產力,大幅度減少重復性勞動,投入到更有創造力的工作中。數字化勞動力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比如IT服務、金融、電力、醫療、制造業、物流等。
針對現狀,霍濤建議,優先在區縣級法院進行先行試點,盡快解決基層群眾心中“急難愁盼”的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悉,數字化勞動力是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從供給側創造性地實現勞動力補充,并幫助人們更合理地分配時間,從而提升人的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數字化勞動力的發展是勞動力的供給側改革和科技創新兩個要素的結合與升維,也將有力作用于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